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警惕“生命换学费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16:55 国际在线

  作者:周稀银

  李海明是山西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一位贫困木讷的农民,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却坚信没文化就没出息,因此砸锅卖铁也要供女儿读书。女儿铃铃也很争气,今年高考考了532分,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但谁也没有想到,得知女儿高考成绩的第二天,即6月27日,50岁的李海明用一根捆麦的绳子,把自己吊在了土窑的门框上。乡亲们都说,是大学昂

贵的学费逼死了李海明…… (7月10日新华网)

  面对女儿的“高中”,贫穷父亲居然选择了彻底放弃,这怎不让人扼腕长叹?同样的悲剧刚刚发生,6月19日夜,山西榆社县高考考生陈力的父亲陈东生服农药身亡。原因是儿子高考后估了600分,被高校录取是铁板钉钉儿的事,而作为农民的他却付不起儿子的大学费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竟然有两个父亲绝情地匆匆离去,这到底是不幸的巧合,还是有着某种难言的默契?

  贫穷者再有自尊,也不能如此剥夺自己的生命,放弃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支持他们这样自断生路,但驱使他们走上不归路的仅仅是贫穷二字吗?如果说陈东生是带着预测恐惧离去的话,那李海明则是已经见到了女儿录取的现实,他的诀别是否带有可怕的“生命换学费计划”?

  陈东生的生命“换取”了社会的同情,以致连海外侨胞都慷慨解囊,儿子陈力不但完全可圆大学梦,不愁几年的学费,而且他的弟弟妹妹们从此也可以生活有望,上学无忧。贫穷父亲当然看不到这样的结局,可又有谁肯定他没有这个“计划”?李海明是否知道前面这个“喜从悲来”的故事,但发生在同一地方和同一事件上绝非偶然。他意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什么?从报道中我们看到当地教育部门已经解决了他女儿三年的学费,相应的政策也已宣传到位,绿色通道也已打开。我们无意于指责当地实施的救助,只是想问:如果这样的政策宣传早点让贫穷父亲知道,这样的绿色通道能早一点打开,李海明还会草草地实施他的“生命换学费计划”吗?

  贫穷导致了两位父亲的懦弱,而高昂的大学费用又大大加剧了他们的“劣变”。我们可以大骂他们的“志短”,但却不能不正视教育高消费给予贫困家庭带来了多大的威胁!他们懂得知识宝贵,却又无力满足子女上大学的愿望;他们盼望社会援助,却又感到希望渺茫而信心丧失;他们知道生命脆弱,却又指望最后的一搏能换来孩子的新生……不管他们是否在实施“生命换学费计划”,当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视作孩子上大学的救助稻草时,我们能说这不是有计划的向社会发出的最后呼号吗?

  两位傻父亲就草草地走了,在责怪加同情的交织中,我们是否看到还有多少贫穷父母怀着这样的“生命换学费计划”?假如得不到社会及时有效的救助,这些计划会否变成残酷的现实,实在令人可怕至极。高昂的学费必须降到普通大众都能承受的价位,否则,这样的悲剧就一天不会远去。而在学费“降价”尚待时日的情况下,当务之急还是我们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能够尽快行动起来,将相应的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将社会的温暖送到更多的贫困家庭,打通所有绿色通道,赶走“贫穷压死人”的阴霾,洒下人间处处有爱的阳光。这不仅是对所有贫困学子经济和精神的救助,更是对所有贫困家长生命和尊严的保护。

  

  审稿:刘恩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