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洋县替考事件:有处理而无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04:09 中国青年报

  毕书之

  7月8日,陕西汉中市委宣传部向媒体正式通报了该市洋县替考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包括该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洋县中学校长等17名事件当事人被处理。(7月9日《华商报》)

  表面上看来,责任人都处理了,沸沸扬扬的洋县替考事件似乎已有一个“说法”。但细读这份通报,却让人一头雾水:一次处理了17名当事人,每个人是免职,是警告,还是记过,都写得清清楚楚。如此明确的处分,自然是在真相已经相当明了的情况下才能做出的。但通读这份调查结果,谁组织的、替考过程如何、到底有多少学生替考……这些原本都需要还原的真相,却只字未提。据媒体报道,甚至个别当事人称自己只知道受到了处分,却不知道事情经过。

  洋县替考事件发生后,由于事关高考公正,加上举报者、当事学生、校方说法不一,使事件更显得扑朔迷离,因此公众不仅希望破坏公正的涉案者受到处罚,更期望政府调查组能给出一个真相。可调查组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到头来只拿出一份笼统的定性通报,对事件细节、主要领导负有什么责任只字不提,这是一份“豆腐渣”调查!

  负责通报处理决定的宣传部官员说,他们只知道处理结果,事件经过不清楚;而市县调查组却称,所有进展必须由当地宣传部发表——无权公布调查结果的调查组竟然能够存在,已经令人称奇,互相推诿之间表现出的欲说还“羞”更加让人恼火。众目睽睽之下,他们怎么就敢如此敷衍了事?

  我总以为,媒体将有组织的替考丑行曝光,强大舆论压力下,谁也不敢“捂盖子”的,还原真相只不过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我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事情发生第三天,调查组就急匆匆拿出了一个“替考属于考生个人行为”的初步调查结果。

  按照“个人行为”的结论,何必需要处理这么多人?既然处分了这么多人,又如何说明替考只是“个人行为”?如果这样一份处理通报真的就为替考事件盖棺定论了,如果民众对于真相的知情只能止步于此了,那我们只有默默悲哀的份儿了——不仅仅在于这些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也不单单在于其死不认错、能拖就拖的官僚做派,最大的悲哀在于:众目睽睽之下,媒体把事情曝光得差不多了,某些官员仍然敢拿出这样一份没有真相的处理决定,掩盖早已被他们搅浑的真相!

  这样一起恶性事件,调查了一个月也拿不出一个真相,实在值得思考。替考本已可恶,结果再添荒唐,而一旦“可恶”与“荒唐”捆绑到一起的时候,难免要让人质疑当地政府了:是政府的调查能力有问题,还是大脑有问题?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或许更多还是大脑的问题吧。大家都干坏事,咋好让咱一家倒霉呀?——真不晓得是如此态度滋生了替考的“惯例”,还是替考“惯例”滋养出如此麻木的神经。

  从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中纪委驻教育部监察组也开始介入洋县替考事件调查了。看来,在当地市县调查组“自己查自己”给不出任何真相的时候,也只好寄望于中纪委监察组给公众真相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