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透过青山环绕的村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05:20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群山怀抱,碧水环绕,如果不是亲临龙潭沟风景区,你很难发现地处伏牛山腹地的西峡县竟“暗藏”着如此旖旎的风光,白墙碧瓦,错落有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一定不相信,绿树掩映下的欧式建筑群,竟是一个曾经的贫困村落——

  扑面而来的山野清风沁人心脾,绚丽的火烧云从屋后蔚蓝的天空升起,6月17日傍晚,记者走进满目吐翠的化山村。

  “以前,这里是有名的贫困村。如今,这日子过得一点不比城里人差。化山村依托龙潭沟发展旅游业,身上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地处伏牛深山的西峡县双龙镇化山村的村支部书记符合顺,谈起化山村的“前世今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符石海的家悄悄地在改变

  农家宾馆“龙潭山庄2号”是符合顺二儿子符石海的家,一幢具有欧美风情的乡村别墅,掩映在绿树翠竹中。

  符合顺对记者说:“龙潭沟风景好,咱家天天有客,旅行社要订房,还得提前几天预约。山韭菜炒鸡蛋、玉米粥,再加上山珍野味让游客吃得不想走。”

  “那一定赚了不少银子?”记者问。

  “今年五一,咱农家宾馆就赚了七八千。一年下来,也有四五万吧。”符石海侃侃而谈。“我在龙潭沟上班,景区生意好,游客多,没时间顾家。我媳妇是个利索人,家庭宾馆和小孩都靠她了,一到黄金周或者双休日就忙不过来,还请有厨师和帮工。”

  说话间,符石海的妻子端着一壶茶水走了进来:“大家吃的都是旅游饭,俺当家的一年挣的工资也有万把块!”

  符合顺点上一支烟,娓娓道来:“我当了28年的村支书,眼看着村民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村民在景区砍树、伐木、放牛,日子过得难啊!村民没钱花,拿鸡蛋换盐吃,晚上不舍得用灯泡,家家户户都点松树枝。1996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开发龙潭沟旅游业,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老百姓用上了手机和电脑,还学会了握手,说‘你好’、‘再见’!”

  符石海接着说:“那时候让盖家庭宾馆,老百姓心里没谱,我爸就找来大巴车停在村口,挨家挨户叫人去重渡沟学习参观。我爸让我们先干,看我们干得好,村民都争着开家庭宾馆。”

  “其实,说起‘旅游’,刚开始我想着把游客身上的‘油’‘捋’下来就是‘旅游’。”符合顺说。“嘿!现在,游客心甘情愿地把钱装到了咱的口袋里,可不就是‘捋油’。”

  龙潭沟诉说致富的故事

  “以前咱这穷,现在日子好了,那可是全仰仗着咱背后的龙潭沟啊!”老刘是一名普通农民,如今是化山村一家农家宾馆的老板。他说:“我们盖农家宾馆时,县里和乡里各拿1万元来支持,还拿出深圳大学的教授统一设计的‘标准化’农家宾馆的图纸呢,我喜欢地不得了。现在,家里一年收入有三四万,这是以前想都没敢想过的事。哈哈……”

  “‘农家乐’的兴起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双龙镇党委书记吴在明说。“化山村全村有50多户农民办起了‘农家乐’,并且已延伸到小集镇,形成农家乐一条街。”

  龙潭沟景区的旅游开发对周边村庄也有带动,小寨村的老王两口子在景区的黑龙潭边经营着几条竹筏,他说:“双龙村、小寨村在龙潭沟景区有卖旅游纪念品的、经营小吃的、开照相馆的……做生意的人数不低于200人。”

  “龙潭沟是西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西峡县县委书记杨炳旭兴奋地说。“去年,龙潭沟景区门票收入800余万元,旅游人数超过20万,经济效益就是半个多亿。旅游真的富了农民也乐了城里人。”

  “这是一片魅力无穷的土地,背靠着龙潭沟景区这样的‘摇钱树’,农家宾馆只要建起来,就一定有人来住;生意做起来,就一定能赚到钱。”龙潭沟风景区的总经理李明充满了自信。

  □本报记者张丽娜通讯员冯浩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