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倡导“科学发展观”专题 > 正文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09:12 南方日报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思想方法,又是一种价值取向,有其独特的内涵、目标与特点。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应当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对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实质是要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把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在发展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从思想上、理论上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科学发展观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加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营造一种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舆论氛围。科学发展观要发挥指导作用,必须为广大干部群众所认知、认同和接受。为此,要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告会等各种传播途径,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宣传、学习过程中,可通过舆论引导或典型事例分析,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确哪些行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正确的和必须做到的;哪些行为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是错误的和要禁止的。有了这种评判标准、认知能力,才能在实践中自觉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立言行事,处理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发展中的矛盾。

  防止研究和宣传过程中的简单化、表面化、甚至庸俗化倾向,注意维护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品格。由于人们的认知水平、实践经验、眼界视野各不相同,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认识也容易出现一些偏差。如有人认为,倡导科学发展观,就意味着否定以前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意味着不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或者说将在一段时间之内放慢发展速度。也有人对以人为本的提法不理解,把以人为本混同于人本主义、个人主义等。甚至还有人认为,倡导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劫富济贫”。诸如此类的观点、看法,都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曲解和误解,如不加以澄清,将有碍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干部。各级领导干部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如何,能否把握好、实践好科学发展观,能否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直接影响到能否带领广大群众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带头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人和事得到褒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人和事受到贬抑。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人文和社会指标;既要看

城市建设,也要看农村建设;既要看当前的发展,也要看未来的发展;既要看经济发展,也要看社会和谐。要把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情况,作为考核、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把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自觉的追求。

  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民群众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同样要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反映民声,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通过群众的监督和评判,谋科学发展、促科学发展。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

  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科学发展观既是行动指南,又是发展战略,必须付诸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有实在的举措、具体的行动,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不能只说不做,说得多做得少,或者说一套,做一套。就当前而言,必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因此,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不断开拓进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思想观念上、制度体制上的障碍。要消除这些障碍,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以创新的思维谋发展,以改革的精神促发展。没有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导向的调整和转变,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全部优良作风的核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紧紧抓住并着力解决当前影响密切联系群众的突出问题,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由于社会变革、体制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三农”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社会保障不到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都难以实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

  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发展现实和世界发展趋势而作出的一种战略选择。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种种挑战,密切关注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明确个人肩负的历史责任,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思考,具有宽广的世界意识和国际眼光。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一些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往往与制度、体制和机制不合理、不科学、不健全有关。比如,一些地方或部门制定经济政策,不是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而是凭主观意志、狭隘经验或一时的热情。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和显示政绩,要么不顾本地实际,盲目追风,别人干什么自己干什么,要么只讲速度,只抓投入,不计成本与代价,以本届之功,留后届之患。因此,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必须改革不合理的体制和机制,必须有科学的健全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作保障。

  强化对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加强对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对于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尤为必要。要通过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群众监督、社会团体监督等形式,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由于以往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多采用GDP指标,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把经济发展当作唯一目的,忽视社会全面发展、环境改善和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既要体现以人为本,又能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也要有助于社会进步;既要有利于社会发展,也要有助于社会公平。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各方面的保障到位,才能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变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执笔:陈金龙)

  此文原载《求是》杂志2006年第13期

  相关专题:中国倡导“科学发展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