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这么能挣钱,但也觉得“累”了(2)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09:16 新华网 |
莫让遗产变遗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地区项目专家景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旅游规划和管理只是世界遗产保护系统工程中的冰山一角,但是现在这个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兴旺却显得非常突出。因环境污染、军事冲突、自然灾害、过度开发等原因,世界遗产地正面临着重重危机。 据介绍,亚太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区域,成为遗产保护的“重灾区”。目前全球已有34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濒危名录”,其中亚太地区就有8处,居非洲之后列第二位。 “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处遗产地列入濒危名录,但世界遗产不是终身制,遗产保护绝不能掉以轻心。”景峰说,中国应利用好旅游业兴起的时机,积极促进世界遗产地保护。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景区正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间寻找平衡点。如莫高窟已开始控制进窟参观人数和限制小于20平方米和有病害洞窟的开放,并实施展示洞窟每年轮流开放制度,使展示洞窟轮流得到休息。布达拉宫管理处计划从技术层面通过限制游客参观范围来增加游客流速,缓解游客高峰带来的压力。 专家建议,我国应在多个方面强化世界遗产的保护。 第一,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世界遗产保护法》。清华大学资源保护与风景旅游研究所所长杨锐教授建议,我国应合理吸收国际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制定符合国情的保护法律,做好功能分区,旅游和保护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地发展。 第二,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用多元化手段展示世界遗产。樊锦诗说,莫高窟目前仅仅采取“观实物”的展示方式,不利于莫高窟文化内涵展示与文物保护,如果建设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数字展示中心,充分利用当代数字技术和展示手段,将使游客获得更多、更清晰的敦煌文化信息,同时缓解旅游给展示洞窟保护带来的压力。 第三,培育更为成熟、理性的旅游经济。专家提出,中国世界遗产地面对的“旅游超载”背后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时间分布不均衡,旅游旺季特别是“黄金周”期间遗产地过度负重、难以承受,而旅游淡季游客稀少。我国应建立更为合理的休假制度,使旅游市场趋于成熟。 (记者王丽、李美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