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人失掉诚信道德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09:20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15年前,上海市民章铸和罗凤仙夫妇,因受炒股一夜暴富神话的蛊惑,被人诈骗了100多万元巨款,其中绝大部分是他们从亲友和同事那里借来的血汗钱。破产后的章铸夫妇,通过10年含辛茹苦奋斗创业,终于分228次还清了36位债主的105万元巨额债务。而36位债主从一开始就互相约定,绝不能把章家逼上绝路。一位债主在法庭上握住章铸的手,嘱咐他千万保重身体。章铸夫妇的还债生涯,也是他们与债主相互信任、帮助的过程。(7月10日《北京青年报》)在近年来关于重建诚信道德的讨论中,有两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种观点

认为,重建诚信道德的关键,在于国家机关、政府机关等公权机关以及政府官员、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要以身作则,为普通民众树立遵纪守法、讲信履约的榜样。现在看来,这种意见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当然要对公权机关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公众人物寄予很高的诚信道德期望,但却不能主观认定普通人在诚信道德方面是天生的“落后分子”。章铸夫妇克服千难万险兑现欠债还钱的誓言,并非孔子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当官的道德像风,百姓的道德像草,草随风倒)的结果,而是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使然,这也足以表明,他们在诚信道德建设上具有很高的自觉性、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只有构建起高度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用制度约束人心,诚信道德建设才有希望。这种意见强调了制度建设对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但却陷入了“制度万能”的误区,忽略了在许多像章铸夫妇和他们的债主那样的普通民众当中,存在着内在的、持久不衰的道德建设动力。事实上,发达国家的诚信道德建设卓有成效,并不全是“制度约束人心”的结果,他们的制度漏洞有时比我们还多,但“钻漏洞”的现象却十分少见,这就是道德建设的力量所致。

  鲁迅曾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从章铸夫妇和他们的债主的感人故事中,在众多普通中国人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坚定的自信力,也看到了诚信道德建设的伟大力量。□潘洪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