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创新还是重回蒙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12:16 生活报

  本报评论员 初阳

  这已经不是兴趣班,而是以古老的私塾教育替代小学教育。日前,在上海举办的2006年“读经教育与学校教育”研讨会上传出消息: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正悄然通过一所名为“孟母堂”的全日制私塾,在12名上海孩子身上实验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教育形式。在这里,学生要做的,除了背诵经典还是背诵经典。(7月10日《东方早报》)

  不少人对私塾的印象来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尽管那是一篇满含温情的回忆文章,但对私塾的立场是批判。死记硬背的落后教育方式,压抑个性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值得怀念的内容。如今,私塾教育悄然复活,人们也不免质疑它的初衷、功能和效果。

  从报道看,私塾里“不讲课文、不教英文单词、不上一般的小学算术”,主要是让学生背诵经典。当然,这里的背诵不限于中国古代传统经典,还包括英文经典和数理经典。一些家长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不明白具体语意的情况下也能背诵英文的《仲夏夜之梦》。把孩子送进私塾的家长们,显然是在套用传统的私塾教育方式,期望以此来达到修正现代教育的弊端。

  以应试教育为核心教育体制,有其千篇一律、缺乏活力以及急功近利的一面。“现代私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因材施教、个性教育的渴望。一些人举例证明,近代文史大师幼年时基本上都接受过私塾教育;在当代,“童话大王”郑渊洁仅让儿子读完小学,即退学在家接受“爱与自由的教育”,十多年后,这个只有小学文凭的年轻人居然创办了一份刊物。其实,这些简单的枚举和成功的事例只是告诉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另类和支流的教育方式,他们有时也能获得成功。如果因此就认定,一种在一个世纪前已经被淘汰的教育模式可以带来普遍的成功,那显然有些轻率。不仅如此,用囫囵吞枣的背诵来检验教学成果,其本质更是一种极端的急功近利。

  就教育规律而言,我们提倡“参差多态”的教育方式,反对简单认定某种教育方式绝对可以成功。因此,我们大可以给现代私塾一个空间,并让它成为对正规教育的补充。但是,如果将这种死记硬背“自行消化”的教育方式覆盖小学和初中,并“取代”九年制义务教育,那就不仅不是教育创新,而且有重回蒙昧的危险。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