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设新农村要抓好“三个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15:59 红网

  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崭新的内涵,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务之急就是要重点抓好“三个转变”:

  一、抓好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内因是变化根据,外因是变化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要在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广大农民掌握1至2门专业技能,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三是要对农民启动终身教育工程,让那些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或中等教育的农民有机会享受政府启动的终身教育工程带来的帮助,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如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培训,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阳光工程”,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适应城镇化、工业化的需要;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和农村科技带头人,全面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功创业。

  二、抓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要务就是生产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广大农民生活宽裕。我国农业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发展现代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模式和要求,促使家庭承包责任制所形成的单家独户的经营模式向以企业为龙头,走龙头企业带农户、公司+农户等集约化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集约化经营,使农民不仅能够享受整个农业系统内部的年均利润,而且能够分享参与第二或第三产业中应得的利益,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历史性转变。

  三、抓好农民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培养、教育、引导、帮助农民转变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享受现代生活方式,除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之外,还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能力的增强,有利于移风易俗,倡导新的社会风尚。总之,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抓好农民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培养教育农民从观念、文化等方面充分理解转变生活方式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获得一种转变生活方式的内在推动力。并在这种内在推动力的推动下,自觉地转变生活方式;其次是通过城镇化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吸纳城市的部份功能,并在这种吸纳的过程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再次是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尤其是要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如在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让农民切实全面享受国民待遇,解除农民消费心理障碍,促使农民敢于消费,有能力消费,带动农民转变生活方式。

  (作者系靖州县大堡子镇党委书记)

稿源:红网 作者:李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