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湾研究人员使用望远镜首次发现行星形成证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21:1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台北七月十一日电(记者 邹辉 陈立宇)台湾“中央研究院”今天提供的消息称,该院研究团队使用台湾参与制造的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发现位于御夫座的年轻恒星,其周围的尘埃与气体盘上有螺旋状结构,此结构极有可能与巨行星形成活动相关,并且第一次观测到该气体盘异于其他类似星体的运动模式。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目前为止天文学家观测到与行星形成过程最相关的证据,为行

星形成的理论提供了观测上的验证。

  一九八五年至今,天文学家已发现至少一百五十颗太阳系外的行星。这些行星如何形成至今仍无定论。在恒星形成的过程中,所有的物质(包括气体和尘埃)会形成一个盘状结构。盘上的物质环绕在年轻恒星的周围作圆周运动,同时沿着盘面掉到恒星上,或是经由喷流消散到太空中。一般相信行星是在此阶段由原行星盘中的物质,经由重力吸引,或是相互撞击而形成。

  二00四年日本天文学者利用Subaru望远镜于近红外线波段观测御夫座一颗年轻的恒星AB Aur(距离地球四百七十光年),首次发现此颗恒星之原行星盘可能具有螺旋状结构。然而由于在近红外线波段只能观测到原行星盘表面的散射光,此项观测无法得知物质真实的分布状况以及运动状态。

  “中研院”研究团队此次透过次毫米波段观测,分析该行星盘的尘埃连续光谱辐射,几乎能确认周围的盘状星体,就是巨大行星形成过程中的尘埃螺旋臂结构。(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