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人认定恒频磁共振治疗仪是伪劣产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05:01 大河网-河南商报 | |||||||||||||
2006年3月,《南方周末》接到陈晓兰投诉,并很快在该报头版刊登《送子神话的背
上海市药监局随后展开的调查表明,在该仪器23项可检指标中,其中8项不合格。 这,更加重了陈晓兰的担忧。 事件:上海医生郑州打假 昨日上午刚刚和郑州一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下午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陈晓兰,仍是长发披肩,黄色暗底的花裙子,说起话慢声细语,54岁的她充满了女人味。 但这个看似阴柔的女人,干的事却很阳刚。 9年前,作为医生的她开始举报假劣医疗器械,并成功地将“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一次性石英玻璃输液器”等医疗器械拉下了马,因此她被某媒体誉为“医疗器械领域打假第一人”。7月9日,陈晓兰专程来到郑州,针对欺诈性医疗服务展开调查。 陈晓兰首先瞄准的是“恒频磁共振治疗”仪,因为她和这种产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五个月前。 2006年2月,在上海某医院做理疗科医生的陈晓兰注意到,不少患者一边接受着“恒频磁共振治疗仪”治疗,一边自如地用手机通话。这让她大感诧异:“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多台磁疗仪会严重干扰手机通话质量,患者不可能都这么轻松地使用手机。” 在向上海市药监局举报后,陈晓兰还向媒体进行了报料。2006年3月,《南方周末》头版刊登的《送子神话的背后》一文,提到在业内大名鼎鼎的上海长江医院给很多病人使用了“恒频磁共振治疗仪”,每次收费600元或900元。该媒体还披露,该仪器的注册地和产地均在河南,由于“赢利能力极强”,在上海不少医院特别是民营医院已经普及。 上海市药监局很快介入调查,他们将随机抽样的一台治疗仪交有关部门检测,一方面与厂家及该产品的注册单位联系,注册单位作出了书面答复,称“恒频磁共振治疗仪”确为该局注册产品。并出具了该产品的注册证书和医疗器械注册标准等资料。 但随后出台的检测报告让陈晓兰大吃一惊:在111项检测指标中,有88项属无法检测,合格15项,不合格8项。陈晓兰最初的疑惑也有了答案,作为该设备一项最重要的功能,“磁感应强度”一项的检测结果居然也不合格,其检测结果竟为-92%,一名检测人员称:“这意味着它基本上起不到治疗作用。” 发明人:游医都能拿它赚钱 郑州天元医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郑州天元公司)是“恒频磁共振治疗仪”的生产商,按照该公司经理刘双根的说法,“恒频磁共振治疗仪”长2厘米左右,约7厘米粗,将其接通电源放到女性生殖器里,一次振动半小时,每天2次,连续做10次,就有可能让患有不孕疾病的女性具备怀孕的能力。在郑州多家医院,这种治疗方法每次收费50元左右,全部治疗要花上千元。 刘双根说:自己1987年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曾担任某知名医院不育症治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自1989年发明“恒频磁共振治疗仪”,并申请专利后,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该产品主治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由于产品质量较好,安全可靠。目前,除台湾地区和西藏外,产品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一年的销售额达到好几百万,预计还有好几亿的市场潜力。 产品究竟有多好?刘双根举了个例子,福建有一些游医,根本不具备什么医学知识,但依靠“恒频磁共振治疗仪”,治好了不少人的不育不孕症,这些人也发了财。 刘双根承认,产品的成本不到1000元,目前出厂价则在4000元以上。依靠“恒频磁共振治疗仪”的热销,刘双根在英协花园买了一层楼办公,并在建业小区买了一套房自用。 “如果做不到,公司将免费退货。”作为“恒频磁共振治疗仪”的生产商,郑州天元公司经理刘双根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 调查:正规产品没有法定说明书 7月10日,在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帮助下,陈晓兰在郑汴路138号英协花园一栋民用住宅内找到了郑州天元公司。 这栋民房的最里面一间约15平方米的房间,就是该公司的“生产车间”。3个年轻女工和1个玩耍的孩童围坐在一个乒乓球案大小的桌子旁,3个女工各忙各的,1个正在抱一捆电线,1个拿着一把短头剪刀在剪电线头,还有1个则拿着一把普通的剪刀在剪一个皮管子。除了剪刀,在这个“生产车间”内,最专业的工具就剩下一个放在桌子上的用于焊接东西的烙铁。 “除了一个变压器和一个二极管,就是一个能震动带着磁铁的喇叭。”该公司负责人刘双根也承认,“这个东西就是很简单!” “恒频磁共振治疗仪”是否有用?双方各执一词。郑州天元公司认为,自己属合法注册的公司,产品也有效。而陈晓兰则认为:无论从哪方面讲,“恒频磁共振治疗仪”都是一个没有用的东西。 “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一个合法的废物。”此外,陈晓兰还认为,“恒频磁共振治疗仪”连一个合法的产品说明也没有,按照医疗器械产品说明管理规定,这些产品应该有功能说明、线路图说明等,而“恒频磁共振治疗仪”除了自己的宣传单外,这些法定的说明都没有。 陈晓兰把自己的疑问反映给了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该局一业务科室负责人表示:医疗器械监管条例对什么是伪劣产品没有明确规定,天元作为一家合法企业,要认定它的产品出现问题,首先需要有受害者投诉,还需要质量监督部门技术鉴定。 河南省工商局人士则表示:在医疗器械领域,只有药监局针对生产商处罚,其他部门都无权过问。 探因:医疗器械监管存在漏洞 “其实我瞄准的不是企业,我呼吁改变整个医疗器械监管体制。”陈晓兰认为,没有完善的监管体制,就会给人以可乘之机。 随着中国对药品监管的日益完善,医疗器械的监管漏洞越发凸显,比如在审批方面。业内人士透露,一种新药的审批大概需要3~5年,而且需要国家药监局的同意。而一种器械审批仅需3~5个月,并通过地方药监局也可注册。于是,大量原本属于药品的产品,往往变换成医疗器械注册。针对这种现象,国家药监局曾多次发文整顿。 为治理医疗器械领域内的价格乱象,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医疗器械价格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提出包括建立医疗器械价格监测体系;定期发布医疗器械市场价格信息;规定相关服务价格上限等整治意见。有关人士认为:这将缓解现存的问题。 在翻阅中国医疗器械领域内的唯一一部法规,2000年出台的《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时,陈晓兰注意到该条例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在这部条例当中,没有对“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的定义作出规定。整部条例中,医疗器械的监管以注册为核心,所有医疗器械,分为注册和未注册两种。 陈晓兰认为,这意味着企业只要有了注册证,便仿佛有了一张“护身符”,此后,不论是“以次充好”还是“偷工减料”,都基本上游离在法律监管之外。即便是受到查处,也不过是象征性地罚款了事——这只能伤及企业的皮毛。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当事人因药品造假而被判刑的例子并不少见,却从未听闻哪个人因医疗器械造假而负刑事责任。此外,中国已初步建立药品举报奖励制度,举报假器械却没有规定。 这部只用了7天便制定出来的(国家药监局前局长郑筱萸语)医疗器械领域内的“根本大法”,却仍在主导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因此,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和加强医械监管问题,早已成为业内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今年6月2日,在众多媒体的呼吁下,国家药监局在北京召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专题会议,令陈晓兰失望的是,这个会议仍然没有邀请她或其他医务人员参加,也没有消费者代表,而只是药监局官员和几家企业代表。 陈晓兰混进了会场,药监局一官员见到她后,对她表示欢迎,并当场邀请她列席会议。但陈晓兰并不满足,她说:医疗器械涉及到全体中国人,这样的事情绝对马虎不得。她的终极目标就是推动中国医疗器械监督能由人大立法,成为造福全民的良法。 [相关链接] 陈晓兰:医疗器械商操作五大秘诀 第一,发明一个与治病有关的产品(不论效果如何),并申请专利。这样做不仅是为保护“知识产权”,更是靠它打市场。 第二,向药监局申请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意味着产品拥有了合法身份。当然,这需要背后“运作”。与药品相比,“运作”成本相对更低,空间也更大。 第三,在异地找一个小作坊进行代加工。之所以选在异地,是因为器械的监管遵循“属地原则”,只要证照齐全,外地药监部门通常不予过问。 第四,到物价主管部门进行价格认证。同样一番“运作”后,最后批准的价格通常就是报上去的价格。 第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代理商,条件当然是比药品更高的回扣。至于如何搞定医院,那是他们的事,我所做的只是提供产品的相关证照,保证产品的供应。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安全”起见,这种产品尽管未必有治疗效果,但也绝不至于到假药害人的地步。 ■本报记者奚春山王宏伟/文诚实/图 “恒频磁共振治疗仪”的网上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