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济南籍晚明重臣:赵世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07:30 舜网-济南时报

  6月30日本版刊登了刘书龙先生撰写的《王士祯<香祖笔记>中的济南名物》一文后,我们先后接到一些读者的来电,询问该文中所提及的几位济南人的详细情况。为此,我们请刘先生再次撰文,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文中提到的几位济南人的情况。

  赵世卿(?~1618年),字象贤,历城人,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后官至户部尚书(期间还曾兼任吏部尚书),为明神宗朝的一位重臣,《明史》第二

百二十卷有其传。

  赵世卿为官清正,忠于职守,一心为民,直言敢谏。据《明史·赵世卿传》记载: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执掌朝政,进行改革,有些措施过于严厉,比如他规定:州县学每年取士不得超过十五人;布、按二司以下的官员即使办公事也不允许乘驿马;大辟之刑(行刑手段极为残忍的死刑)每年都有定额;征收赋税时以九分为率,有司不及格者罚;严惩上书言事者。赵世卿为此上疏给神宗,请求广取士之额、宽驿传之禁、省大辟之条、缓征赋税、广开言路,并因此而得罪了张居正,被外放为楚府右长史,第二年又被以“不谨”之名落职归籍。

  一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死,赵世卿才又被起用,先是任户部郎中,后出为陕西副使,再迁户部右侍郎,负责督理国家仓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户部右侍郎任上政绩卓著的赵世卿被擢为户部尚书。任户部尚书后,针对当时神宗派至各地的矿税使以收税和开矿为名横征暴敛、为害百姓这一情况,赵世卿多次上疏,促使神宗被迫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三月下诏罢除了矿税使、削减了矿税额。而针对当时“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等情况,赵世卿也多次上疏,请求神宗“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神宗三十二年(1604年),苏、松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税监刘成上疏请求暂时免除当地米税岁额的一半(三万),神宗不同意,只准免除两万。赵世卿得知此事后立即上疏给神宗:“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貂榼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万历后期,西北水旱相续,赵世卿先后十五次上疏给神宗,请求减免当地的租税,并“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但最终没获准许。而在此之前,福王将婚,户部拨银二十七万,神宗还嫌少,数次遣中使往户部拿取,均被赵世卿拒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七公主下嫁,神宗要户部拨银数十万。赵世卿嫌多,并据理力争,迫使神宗皇帝下诏减去三之一。但赵世卿对神宗的这一让步还不满意,复上疏言:“陛下大婚止七万,长公主下嫁止十二万,乞陛下再裁损,一仿长公主例。”神宗不得已,只好听从了赵世卿的意见。后来,福王建造府第时,设崇文税店,想与民争利,亦被赵世卿进谏阻止。

  尽管赵世卿在任户部尚书期间多次直言进谏,有时甚至有犯上抗命之嫌,但神宗皇帝却并不忌恨他,反而十分器重他,在吏部缺尚书时神宗皇帝还让他兼任吏部尚书。在兼任吏部尚书期间,赵世卿亦是一心为公,为朝廷选贤任能,推举无所私。李廷机(1541~1616年),泉州人,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政以“清、慎、勤”著称,是明代少有的清官贤相之一)辅政后,赵世卿极力支持他。朝中的大臣怀疑赵世卿和李廷机结党营私,于是给事中杜士全、御史苏为霖等人先后上疏,弹劾赵世卿。赵世卿对此事感到十分寒心,便上疏给神宗,请求罢官回乡。但他为此事先后上疏十余次,却迟迟不获准许。无奈之下,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秋天,赵世卿乃拜疏出城候命。第二年(1611年)十月,在辞官请求仍未获准的情况下,赵世卿径自乘柴车离都,回到了故乡济南历城。在归隐济南期间,赵世卿曾于大明湖畔筑小淇园,并在园内植种竹万竿,旧时济南十六景之说中的“竹港清风”即为其小淇园内的景色。万历四十五年(1618年),赵世卿因病去世,死后受赠太子少保,其墓在当时的济南府城之东。

  □刘书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