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汉语热”全球升温 学中文意味着机会和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07:57 中国新闻网

  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过去人们通常竭尽全力攻读英语,如今汉语又成为许多国家人们的新选择。英国语言学家甚至劝诫广大学子:“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中文吧。”

  “汉语热”全球升温

  海外学中文超过3000万人

  在韩国,目前学习中文的学生有16万人,近5年来增加了66%。在日本,有500多所高中开设中文课,2万多名高中生学习中文。在亚洲之外,学中文的人数量虽少但增长迅速。2000年至2004年,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参加汉语高级考试的人数增加了57%。据美国亚洲协会的调查显示,美国从幼儿园到中学、大学,普遍有“快速增长”的学习中文的兴趣。英国的布赖顿学院甚至把中文列为13岁至18岁学生的必修课。据中国教育部统计,迄今海外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100个国家的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升温,由中国政府主办、非赢利性的孔子学院成为海外汉语教学中最正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从2005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开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汉办”)与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合作,已承办了80所孔子学院或学校,吸引超过上万人学习中文。按“汉办”现有计划,全球孔子学院年内将突破100所。

  学中文意味着机会和财富

  华尔街连保姆都愿请懂汉语的

  是什么原因让世界各国掀起了中文学习的热潮。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BCIT)副校长詹理哲认为,加拿大人学中文是出于对“中国”感兴趣。他举例说,温哥华一家上市公司因为要与中国网通在IT领域进行合作而要求参与项目的员工学习中文。但不论是通过语言学校学习,还是请资深的汉语教授教学,这些加拿大学生仍旧学不会说汉语。该校孔子学院帮助他们解决了难题,所有的中文学习全部都是针对公司的项目需要而设的情景对话。不久之后,这些“老大难”学生们学会了基本的生活用语,由于与中方沟通顺畅,该公司与中国网通的合作也就“渐入佳境”。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班长卢卡卡·尼尤盖萨说,“在我们国家,大家都觉得中国产品质量好,我家的电视机还是长虹牌的!中国真的很棒,所以我决定到孔子学院来学习中文。”

  美国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副社长Nancy说,在美国,因为经济、商业的目的而学习中文的人数在所有学习中文者中占的比例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快。越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人们学习中文的热情就越高。在华尔街,人们连保姆都愿意请懂得汉语的。

  西班牙一个网站为全球学习中文热总结了10条“不得不学习中文”的理由,其中包括:因为中国文化充满了各种神奇与传说;因为汉语是世界上讲得最多的语言;因为中国有惊人的经济实力和潜力;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但是,我们却不能不承认,现实的经济原因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中国文化产生的吸引力。巴黎街头有一块赫然醒目的广告牌最能说明一切:“学中文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的机会和财富!”

  汉语是和谐相处的工具

  有助于改变海外人们思维方式

  近年来,海外“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汉语绝不仅仅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且还是人类和谐相处的工具。

  以孔子学院为依托来推广汉语,正是取孔子精神所代表的意义。2000多年前,孔子曾经立言:“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他主张“和谐”、“和睦”、“和平”,他强调“和合之境”,这也就是今天孔子学院的主旨所在。《孔子学院章程》里写道:“孔子学院的使命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消释误会、达到和谐常常是从语言开始。《圣经》里“通天塔”的故事说,当语言不通时,人们的感情无法传达,思想不能交流,开始互相猜疑、各执己见,甚至争吵斗殴。现在,国与国的交往,各民族人民的沟通,首先要跨越的也是语言隔阂。汉语的推广当然不是,也根本无意让世界都使用一种语言。它是在尊重“不同”的基础上,向全人类提供一种和谐相处的工具。

  美国《纽约时报》前不久就曾发表评论说:“孔子学院提升了国家声誉,平息了对新超级大国的担忧。”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谷丰先生说,经验告诉他,“汉语的推广有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Nancy女士也指出,在大多数西方人从报纸等媒体上只能了解到中国的西藏问题和人权问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至少一年的中文。”她说,“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中文,它确实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彭雅惠严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