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者:民进党内主张务实处理两岸关系观点重抬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11:0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12日电台湾问题评论员周忠菲在香港《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台执政当局虽然企图推行紧缩的大陆经贸政策,但现实中却行不通,民进党内主张务实、稳健、在两岸关系上推行开放路线的观点重新抬头。他们主张让两岸“开放”取代“紧缩”,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台湾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民进党在下届“大选”中争取台湾老百姓的支持。

  文章说,陈水扁执政6年来,在“台湾主体性”外衣的掩饰下,其“紧缩”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与民间发展两岸关系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台湾是海岛型经济,对外贸易是最重要的生存问题。其中,两岸经贸关系又是影响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十多年来,大陆为台湾创造了2000多亿美元的贸易盈余,在两岸经贸关系上追求互利双赢成为台湾民意主流。

  但从陈水扁执政6年来,台湾工商界和关心两岸经贸关系的民众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台执政当局虽然企图推行紧缩的大陆经贸政策,但现实中却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4月12日,出现台湾“陆委会”抢在“两岸经贸论坛”召开前夕突然释出“6个月内完成开放观光和客货运包机协商”的现象,甚至释放出“不排除有条件主动片面开放”的信息。

  文章说,这些动向表明,民进党内主张务实、稳健,在两岸关系上推行开放路线的观点,重新抬头。连民进党“资深人士”也开始质疑当局的“积极管理是否有点过时?”民进党财经智库“台湾经建社”也针对台商投资大陆不得超过公司净值40%上限的规定,提出了“有条件松绑”等“七大配套指标”。他们主张让两岸“开放”取代“紧缩”。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台湾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民进党在下届大选中争取台湾老百姓的支持,缓解岛内一些过去支持绿营的政商对当局的不满。

  另一方面,大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实施,为未来5年祖国大陆经济发展描绘出令人振奋的前景,也为台商继续投资大陆和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整体上,台湾对大陆投资为其岛外投资主体的格局并未发生任何改变,台商对大陆投资占其对境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进一步升高为71%。2006年初,台“经济部”抽样调查1700家企业后发表最新“制造业对外投资实况调查”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台商“南向投资降温,西进持续增温”的趋势未变。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要素优化配置,实现投资自由化是产业外移的动因,也是资本寻租的本质。贸易的功能,是作为实现资源配置的桥梁,而贸易的本质,是因为经济体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用这样的标准衡量,两岸经济的差异性,决定了全球化条件下两岸经贸关系的高度互补性。在适应全球化生产的趋势,台商将海外生产的一部分移往大陆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台商和有台商合资背景的企业出口,成为祖国大陆出口的一部分,祖国大陆出口的扩大,又反映为祖国大陆内需的增加和对台湾资金、技术和人员需求的进一步上升,这反过来也为台湾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两岸关系时空背景的这种巨大变化,是两岸经贸有可能长期保持双赢格局的根本原因。

  据台湾“经济部”2006年初公布的外销订单和工业生产统计数据,2005年台湾制造业外销订单为25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但岛内制造业生产年增率却仅为3.18%,是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外销订单的大幅增长与制造业生产年增率明显脱节,外贸出口不与外销订单同步增长,这在其它经济体中是很少见的。说明台湾制造业产业资本外移已是主流趋势。估价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态势还将持续扩大,其中,两岸合作展现的互利双赢前景,是这波台商西进大陆的主要动因。

  文章说,台湾当局的紧缩政策无论在两岸经贸关系的现行格局中,还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都受到阻碍,但从已出台的紧缩政策配套措施看,短期内对台商投资大陆的负面影响还是不应忽视的。如对“重大投资案”的“政策面审查”,提高“违法”赴大陆投资的“检举”奖金的数额,专门针对大集团企业大陆投资的“财务审查”,加强台金融企业在大陆分支机构的“查核及管理”等。

  这些措施实际操作起来未必都能“有效”执行,但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对台商投资大陆也产生了一些制约作用。例如台湾“陆委会”就明确将已经开放投资大陆的芯片项目中的“小尺寸面板、测封业、0.18微米以下芯片制程”,列为“政策面审查”范围的案例,现实上影响到一些原本打算增资扩产的大陆台商暂时转为“观望”态度。可见,台当局将“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改成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这一词之差所表明的大陆经贸政策新的紧缩趋向,对台商投资大陆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低估。

  文章在最后指出,在对大陆经贸政策上,台湾民众对当局政策的效率开始失去信心。在岛内投资意愿不振,储蓄率偏低、民间缺乏消费信心的情况下,台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压力将加大。这种压力如果引导得当,将在大陆与台湾两方面产生更多需要合作的空间,两岸之间经济的融合也会加快。但是,如果“台独”势力蓄意误导这种压力,甚至把这种压力歪曲为“大陆威胁”,此种可能对两岸关系将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