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分钱行动下的“高薪养庸”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11:47 信息时报 |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马克思老师指出:在社会主义的低级发展阶段当实行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的高级发展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当实行按需分配。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应当属于按劳分配了。不过,如今咱们许多国企内部的分配方式,使我对100多年前马克思老师的伟大见解突然间有些难以理解了。 眼下,针对国有企业,尤其是行政垄断行业的暴利行为,人民所产生的恼怒开始显 得疲惫,对治理垄断行为的立法程序,看上去也开始紧锣密鼓起来。但是,这一切对于垄断者似乎毫无作用,今年以来,能源行业的涨价行动仍然在持续,垄断行业内部的分钱行动照常进行。“央企‘十二豪门’收入调查:人工成本每人每年最高12万元”(《21世纪经济报道》7月11日)的新闻告诉我们,来自传统的煤电油运行业“十二豪门”去年获利囊括了央企总利润的78.8%。由国务院国资委刚刚发布的统计年报同时显示,169家中央企业去年共获利6276.5亿元。“十二豪门”财大气粗的背后,是央企员工那份令人羡慕不已的收入。根据调查,一家20人的电力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企业年金高达400万元,这意味着,这些职工光靠企业年金就够吃一辈子了。垄断行业的职工过上了好日子,如果令其他人眼红了,请不要责怪他们,因为他们尚处在一个怎么卖力也分不了几个子儿的阶段。而少数人所过上的好日子,与那些挥汗如雨省吃俭用的眼红者是分不开的。 面对这样的天壤之别,社会主义的按劳取酬无法得到很好的注解,劳而不获与不劳而获的对比则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我们国家离按需分配的日子还相当遥远,但我似乎感觉到,某些垄断行业早已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按需分配”:当他们需要增加收入的时候,可以通过涨价的形式向十多亿人民索取,而收入水平是享受各种社会资源与公共资源的决定性因素。 由此可见,垄断行业的大规模分钱行动势必会引发这样一种现象:“高薪养庸”。“烟草公司小职员收入高于当地平均工资的三倍,更早跨入该行业者几乎都曾经历‘数钱’时代”(《21世纪经济报道》7月11日)的新闻,就是典型的“高薪养庸”之注脚。对于这个小职员来讲,虽然她“小”,虽然所做的工作清闲得“可有可无”,但她的工资收入却可以与当地一个搔短青丝的科技专家相媲美。比这个更典型的,恐怕就是众所周知的“亏损电厂抄表工年薪10万元”的新闻故事(《第一财经日报》6月26日)。在这个故事中,拿10万年薪的抄表工全部工作不过是一天抄四次电表而已。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后果便是不思进取的平庸者变得更加平庸。在江苏昆山,国家电网的一个火电厂共有190名员工,而发电机组、功率一模一样的一家民营电厂,只有32名员工。尽管如此,190名国有电厂的职工工资仍然大大高于民营电厂的32名职工。在这种情势下,垄断国企的“亏损”应当在情理之中了。 但奇怪的是,企业亏损了,管理者对削减成本,提高效率,改变经营策略似乎不感兴趣,而喜欢通过涨价来保持企业的运行以及职工收入的稳定与提高。群众的“强烈不满”在他们看来,从来就不是什么阻力。可见,高收入滋润下的领导人才也是相当平庸的。在平庸者的眼中,国家科研经费的紧缺、贫富差距的扩大一律不在关心之列。 有学者说,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健康、教育、收入,都处在一个相同的水平线上,但造成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则是机会的不平等。吴敬琏老师说,机会的不均会导致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这个不均表现何在?他直截了当地表示:腐败与垄断。在我看来,垄断部门收入高,是机会不平等,与人的能力无关。机会的不平等可以让庸者坐享其成,让天才怀才不遇。而腐败与垄断的关系,则常常是相辅相成:腐败导致垄断,垄断催生腐败。在垄断行业政企不分的的情形下,仅仅依靠权利的限制显然是不可能达到和谐分配的,除了立法,目前还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