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给奥赛金牌“磕头”迟早要“头破血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12:00 光明网
童克振

  据《新京报》7月5日报道,日前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数学科学与教育发展论坛”上,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呼吁,国内大学应尽快改变招生时让“奥赛”金牌选手免试入学的做法,因为正是这种选拔制度,引发了“奥赛”的“全国性疯狂”。

  “奥赛金牌选手”为国争光固然应该嘉奖,一方面展现了国人的聪明才智,一方面

体现了我教育发展的水准,适时激励能引发更多的人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但奖励也应有度,俗话说:物极必反,骄枉必过正,如果漫无边际地奖励,势必要好“经”念歪,好“汤”做砸,不但对社会不公平,也会引发众多的人为竞赛应对竞赛,去千方百计寻捷径,抄近路,钻进只能解决几道难题的“死胡同”,让这些人远离其他学科的学习,变得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导致这些人变得死板、僵化,没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大批书呆子,打造许多低能无用的人,对于教育发展大计有害无益。

  不少学校为炫耀自己的成绩,把偶尔取得的“奥赛金牌”视为自己的“丰功伟绩”,骄傲的手足舞蹈,几乎近于癫狂。岂不知一花独放不为春,百花盛开春满园。个别的好成绩只能说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素质、特定的训练、特定的机遇下取得的。并不代表整体素质的提高,如果为“奥赛”只培养几个特优生,对于其他人不是太不公平,也剥夺他人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法决不允许的。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只顾推崇个别“伟大成绩”,而不去反思整体素质的落后,大肆宣扬这金牌那银牌,注重于几个文、理科状元,为他们“升学免试”“加分”泛滥,本来是货真价实的“第一”,次后的经过“包装加分”就会取代成为名誉“第一”。于是以假乱真,导致公平失斜,这就给“造假”提供了“保护伞”,故仁人志士提出取消“加分政策”不无道理,意义重大。“奥赛金牌”升学免试同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不宜施行。中科院院士杨乐说:“训练过多的解题技巧对一个人数学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太大帮助,这像跑马拉松,在前几百米中冲在最前面的往往不能将优势保持到最后,因为道路太漫长。数学的道路也是漫长的。”

  国家的振兴需要整体教育素质的提高,而不只需要几个“金牌得主”或“状元”,奖励的目的是推动整个教育的发展,而不是把教育引入歧途误国误民误人子弟,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都要清醒地认识地这一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