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垃圾包围农村:狭隘理念下的群体忽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14:40 正义网

  “城里的垃圾只要几天不清理,城里人就开始闹。但城里的垃圾拉到农村一倒了之,农民天天守着垃圾堆一过就是好几年,却必须忍受。难道我们农民就不是人吗?” 7月流火,已经离开家乡在重庆市区打工的綦江县古南镇共同村的一村民打电话给记者,强烈要求记者到他的家乡去看看破坏他们家园的垃圾场。 (7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不用看,笔者也能想象到垃圾包围农村的“壮观景象”:恶臭难闻的原生态

垃圾恣意堆积在村子的周围,密密麻麻铺地一层的苍蝇、蚊子让人退避三舍。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伴随着城市的日益光鲜和文明,农村已经“理所当然”地成了城市的“化粪池”。

  从理论层面上说,农民除了生活地域和从事职业不同于城市人以外,没有任何本质的不同。但城市垃圾的大肆围剿,却在用一种沉闷、痛心的警钟撞击了当前社会中某种潜在的群体忽视和体制诟病。

  首先,当毫无环保意识,随意扔倒垃圾的农民被城市人一并定位的同时,也随带熏染了某些行政部门的意念。而这种潜在的心理认同也就导致了农村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必然空白,农村环境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农民成了毫无恶意的被忽视群体。尽管一些政府部门曾经或正在热情高涨地为农村筹建着前所未有的蓝图。但事实证明,忽视对农民环境卫生的正确导向和引领也是无可辩驳的失职,它不仅亵渎了“奄奄一息”的自然环境,更在潜意识中为垃圾包围农村欲留了行政伏笔和政策缝隙。

  其次,垃圾包围农村,与当前一切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性导向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一直以来,城市似乎成了显示一个地区综合绩业的“代表作”,上级视察要看中心城市,工业增长要看城市的GDP,“宜居指数”更是城市的专利,就是天气预报每天报道的环境污染指数,也是非城镇莫属。也正是如此,一些目光短暂、浮夸浮躁的地方领导,也就理所当然地只抓“城市”,浅搁“农村”,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宁可花费巨额资金为城市“涂脂抹粉”,也不愿给偏远的、不被上级视察的农村表现一点点的“施舍”。从这一点推理,把城市的污浊“流放”到农村,也就成了某种畸形政绩观形态下的必然。

  另外,国家环保理念的狭隘和顾此失彼也是导致我国城市农村环保状况“冰火两重天”的一大诱因。不可否认,近些年来,国家在环保投入上的数字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和整顿决心也是前所未有。但在污染防治上面的投资几乎全部集中到了工业和城市领域,全国农村的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并且,当城市人在喝着经过消毒、整滤过后的纯净水时,当城市空气指数被要求达到什么“宜居指标”时,农村却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基本干净的水,还有每年1.2亿吨的垃圾在熏染着淳朴、勤劳的农民!有许多地方还通过退二进三,把污染企业搬迁城区。结果,城市的空气质量是改善了,而农村、近郊的污染却被人为地破坏和加重了。最终,在中国的地面上,出现了“城市美得如欧洲,农村脏得像非洲”的巨大反差。“难道我们农民就不是人了吗?”当一个农民因为悲痛和无奈而发出这样的呐喊和不满声讨时,相关环保部门是否因为自己的失职而懊悔和内疚呢?

  农村不是城市的“垃圾场”。恶气熏天的污染在危害着农民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在拷问着我们的环境整治效能机制。中国城市的美化、净洁,决不应建立在以忽视农民基础之上。为此,除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升农民自身的环境意识以外,相关职能部门更要切实转换环保理念,在农村建立必要的环保基础设施;国家也应把污染治理资金适度向农村倾斜,建立一套完备的污染处理体系和刚性的法制保障机制,不但要让城市提升环保指数,也要保证农村的绿色生态。

作者:张红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