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中村调查(3):“末代村长”话说城中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14:4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本报记者樊克宁

  有720年历史的石牌村在村建制被城市社区取代后终结。他从村长到董事长,和城中村一起走过风风雨雨

  石牌村末代村长潘树勋,人称勋叔,有着720年历史的石牌村是在他的手上终结的。

  勋叔当村长10年,在村建制被城市社区取代后,又在新成立的三骏公司(类似村委会的机构)当了五年的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作为石牌村的前任掌门人,他经历了城中村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全村1万多村民留下了一笔不小的集体物业,使村民作为集体经济的股东年年参加分红,并享受村提供的福利。在1997-2002年的5年间,三骏公司向石牌小学投资2000多万元,用村民的话说是“每天投1万蚊(元)”,保证石牌人的后代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现在勋叔退休了,把接力棒交给了村里后生董志军。但是,三骏公司仍然保留了他的办公室———年轻一代对勋叔礼遇有加,奉为“村宝”。

  在三骏公司的会议室里,勋叔接受记者的访问,以下是勋叔的口述实录。

  

城中村调查(3):“末代村长”话说城中村

  图:石牌村末代村长 潘树勋 樊克宁摄

  城中村这样形成

  政府征地留地“造就”城中村

  城中村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当时政府搞开发,各个单位都来征地。从1982年到1995年,我们赖以为生的4400多亩土地全部征完了。当时,留了自留地(为形成村集体物业埋下“伏笔”)、留了村庄居住地(也为城中村的形成埋下“伏笔”)给我们。所以,城中村的形成政府有责任。央视记者采访问到,你认为政府有责任,你有没有责任呵?我当时说我有责任,就是对村民把房屋起到那样高,制止不力而已。

  我有什么办法?城中村形成是从1985年开始的,政府那样猛地征地,大家说,我土地没有了,就这样给一点点补偿费,我生活没着落啵!看不到生活的出路在哪里,当时企业不大嘛,农民原来只是自己耕田卖菜生活的,人心惶惶。

  就在这个时候,因为改革开放的原因外地人到广州来做事了,他们没有房子住,村民见到这种情况,加上觉得自己住得差,就有人开始在宅基地上建房。后来一看,咦,来租屋的人越来越多,加上人人手上都有一笔补偿费,就个个都建房了。村民很现实的,第一,物业是祖宗留下来的,不要败了它;第二,租屋也是生财之道,可以解决生活出路。当时是形势所趋,潮流如此。城中村就是这样形成的。

  好多人质疑城中村毫无规划,破坏城市景观。当初我们曾经打过报告,要请政府作集中规划建设,政府说已有规划了。虽说有规划,又不见实施,村民就自己建房,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城中村调查(3):“末代村长”话说城中村

  图:城中村的生活也可以充满人情味,一派和谐气象 本报记者何奔摄

  没田耕村民建房出租

  全村“耕屋”村长不例外

  形成城中村后,村民没田耕了就“耕屋”。我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出租房屋,应该是最早的一批吧。当时起了三层半,我住一层,孩子住半层,留下两层出租。

  记得第一个房客是汕头人,车衫(裁缝)的,两公婆带一个小孩,加上一个工仔。他们把衣车(缝纫机)放在大厅里,在外面接了货,就拿回屋里来车。真是好大噪音,我们要求他们夜里十点钟以后就不能车了。过了两年,他租了更大的屋,请了好多工仔。后来因为他超生,按村规我们不能留他。又过了两年,我在天河大厦碰到了他,他说,你到我家去坐坐。我说,你都没地方住,叫我去坐?他说,我买了好大一间商品房了,就在附近。我说你来了才五六年呵,居然买了房屋!真是本事了。

  第二个房客是湖南的。当时村里大兴土木,建房子出租,他们来同本地人竞争,建设我们城中村。这些人挨得苦,人工又便宜,当中还有化州和电白的技术工人,我们村的人根本不够他们争。

  还有1994年租住在我屋企(家)的那个人,也是一家三口加一个工仔,开始时租一厅一房。他在太平洋电脑城顶手租了个铺位,越做越好,把我家的两层楼全都租下了,住进来十多个人,都是大学生技术员,对电脑好熟悉的。他住了三年多,靠卖组装电脑发了财。

  

城中村调查(3):“末代村长”话说城中村

  图:城中村也在进步。天河车陂公司进行村民素质教育效果良好,图为发放高中毕业证书会场。石慧平女士兴奋地给孩子看毕业证本报记者颜长江摄

  曾经被称"鸡场""屠场"

  讲不清的乱,讲不清的繁荣

  当时整个村又乱,又繁荣,总之讲不清楚。乱,又有一个内部的秩序,是有秩序的乱。总之是有规律的,人家看来乱,我们自己有自己的规律。

  我们这里曾经被外面的人称为“鸡场”,因为有好多站街女;又被叫做“屠场”,因为不时死人,凶杀的、自杀的、病死的、吸毒的,好多原因。1994年前后两年,市政府有个调研室来调查后同我讲,你整个石牌像个工地一样,我站在你村口,一分钟有几十台车拉余泥出来倒。他又说不远有个大酒店,那里的“鸡”都是你们村的。

  大概是2000年左右,天河区区长陈小钢来石牌住了三晚,我都不知。他说还住过冼村和棠下。他说你这条村比棠下好点。我问好在何处?他说,你们查身份证的时候,我给了一张假的,他一看就说:行了。其实身份证上的人不是我,我是光头,一眼看就不像了。不过都算有查过。当时村里24小时巡查的。他来的时候是城中村最差的时候,就是1999年同2000年,很多东西比如治安、环境卫生、村民生活习惯同现代城市文明生活不很协调,这是事实。后来抓了城中村改造,环境改善了就好很多。

  城中村的管理需要一个过程来找到一个方法。当时成天那么劳神管外地人,这样是管不定的。要抓住屋主,就什么都掂了(妥了)。以前什么人来租屋都行,现在要一样一样手续过关。如果你的出租屋出事,我们就找你算账:你有没有按照要求登记,有没有按我们要求的措施去做?他就惊了嘛。一家一户管好自己,就好了,不用那么伤脑筋了。如果光是协管员和派出所民警来管,不过百几人,现在个个屋主参与,就有2000多人来管啦。

  总之一个宗旨,社会安定有秩序,不要出令人烦心的事。我们要稳定。

  老村长评说贡献

  要看到城中村积极一面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有多少人在石牌村出出入入呢?估计不到啰。80年代以前是不多的,主要是90年代以后。从90年代初到现在,以外来人口平均住半年计算,半年一个来回,一年就是20万人。从那时到现在,一直都是保持这么多,有多无少。16年了,320万人。

  90年代以前外来人口主要是民工多,还有做生意的,其中汕头人以做生意为主,湖南人以做杂工为主,化州、电白以搞建筑为主。邓小平南巡前后,增加了南下的知识分子;后来知识分子没那么多了,他就有屋了;90年代中期以后就是大学生、小白领、做生意和打工的多;现在打工的又同以前不同,以前是在工厂打工的多,现在是第三产业的多,他们主要是生意人请的工仔。

  城中村本身也解决了好多外地人就业。比如士多店,已经发展到1200多个档口。80年代早期,好多都是我们自己人做。现在99%都是外地人在做,本村的可能一个都没有。一个档口解决两个劳动力,一年就是2000多外地劳动力就业。

  出租屋还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对稳定失去土地的部分人也有贡献。村民的收入有三种模式,一个是分红,二是出租屋,第三是出去做事。村民普遍反映出租屋的收入比集体分红多。现在村集体经济分红一年有8000万元,村民的租金比这个多。

  我1988年当村长,那时纳税很少,才一百来万元。现在,村企业三骏公司纳税已经超过2000万元,另外还有在我的物业中经营的呢,个个档口都要纳税,太平洋电脑城、华景科技园、华威达,以及好多在市场中经营的企业……对政府的贡献多大!我认为把村纳的税加上租村物业的企业各自纳的税,石牌地头纳的税超过4000万元。另外还有解决了那么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我都不知养了多少人!这些都是农民的贡献。我觉得,城中村所起的作用,不是外界所认为的全部都是乌烟瘴气,它有积极的方面。能够正确评价农民,我们的心就舒服了。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