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旅游式学农”意义有多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15:21 新民晚报

  我们是宝山区行知中学高中生。6月23日,学校委托一家旅行社,组织我们到奉贤学农。一个星期学农,只有半天下地,而且没有农活可干,大部分时间是观光听介绍,一点也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切身体验。学农只是走马观花,不是实实在在参加田间劳动,失去了意义。几位学生

  调查附记

  家长学农像旅游

  接到来信,记者拨通其中一位学生家中电话。接电话的是学生家长,说起学农颇有感触。他当年读中学时曾到市郊青浦县学农,被头铺盖以及蚊帐等生活用品都是自己带去,住在生产队的仓库里。每天早上出工,割稻、插秧、锄草、挑肥,样样农活都干。回到宿舍大家一起吃饭,睡觉特别香甜。一个月下乡劳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深深体会到“一粒粮食百滴汗水”的真正含义。这位家长觉得,现在学农,吃有餐厅,住有客房,观光以车代步,双手不沾农活,对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意义不大。

  学校没有农活干

  记者就此采访了行知中学校长,他认为学农没农活干不仅困扰宝山区的学校,也是全市所有中学面临的尴尬问题。据校长分析,学农没农活干有多种原因。如今农村土地大部分由私人承包,一般不愿接待学生。一些大型农业园区,现代化农业技术完全取代了原来的粗活。因此,学校很难找到一块能让学生亲身实践的学农基地。宝山区已考虑建一个学农基地,但总共只有20亩土地,全区13万学生涌到田里,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因此,大多数学校出于无奈,只能通过旅游公司寻找学农的地方,内容主要是学习现代农业知识。这次学农,全校共有1200名学生参加。学校要求旅游公司安排下田劳动,好不容易有家瓜园答应了,可又怕学生踩坏瓜果而临时“变卦”。

  目的培养劳动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农是基础教育规定的18门必修课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加深对农村和社会生活的体验,懂得劳动的价值,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而且着重强调,劳动教育应以动手操作为主。如今的学农,从形式到内容与传统学农大相径庭。针对这种“旅游式学农”,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致电本报962288读者热线或发电子邮件:qgb@wxjt.com.cn,也可写信至威海路755号新民晚报读者联络部。

  本报记者顾鹏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