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有感于一个政务公开监督员的"下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15:25 浙江在线

  吉林省吉林市退休工程师肖龙云,2003年被政府聘为政务公开监督员,由于他敢于“较真”“挑刺”,被一些人视为“异类”,次年政府不再聘他为政务公开监督员,理由是他年龄太大,而他以个人名义继续做着义务监督员的事儿。(7月11日新华网)

  因为敢于“较真”“挑刺”,肖龙云被政府聘为政务公开监督员;同样是因为敢于“较真”“挑刺”,一年之后肖龙云就“下岗”了,这个反差,颇是耐人寻味。从“上岗”

到“下岗”,表面看起来似乎只是肖龙云个人的“沉浮”,然而透过表象看实质,这个“沉浮”却折射着政府对群众监督复杂又微妙的态度。

  我们很难简单地批评政府部门对群众监督口是心非,否则就不会在一年前将肖龙云聘为政务公开监督员;然而一年之后发生的变故,却又说明政府部门对群众监督确实存在叶公好龙的心态。我们无须将此事看成政府在群众监督问题上的倒退,但是作为一个现象,肖龙云的遭遇无疑反映出了政府在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进程中的徘徊。正因如此,“肖龙云现象”更具有了标本意义,其意义也已远远超出了吉林一地。

  “肖龙云现象”告诉我们,实现群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需要政府真正转变观念。要不要群众监督,不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可以要也可以不要,而是非要不可,不要不行。政府接受群众监督,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其本质就是群众对公共权力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监督管理。事实已反复证明,群众监督搞得好的地方,政府行为就规范,依法行政就卓有成效。有敢于代表群众利益、同政府“较真”的监督者,是政府的福气。政府确立了这个理念,就会有接受群众监督的极大自觉性。

  肖龙云“上岗”时“较真”,“下岗”后依然“较真”,这种义无反顾,令人钦敬。然而这毕竟又是基于他强烈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个人行为,我们显然不能将个例当成普遍,寄希望于多些再多些肖龙云式的人物。“肖龙云现象”更深刻的内涵,恰是告诉我们,实现群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更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而群众监督说到底就是一种权力制约。倘若群众监督变成了“下岗”监督员个体的表达诉求,这个制约又有多大的力量呢?


作者: 奚旭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