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谁是“奖证谜局”里最后被忽悠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20:00 光明网
戴微微

  要获得“AAA”证书,先要根据回执表中标注的账号汇款。一些不法组织钻法律空子,冒用种种名义给企业评奖并发放各色证书,其最终目标是敛财。“业内人士”揭秘说,此类颁奖公司多如过江之鲫,其态势俨然形成一个炙手可热的暴利行业。(7月9日京华时报)

  如果要找一家院子里没有成排的“奖证”的企业,在中国,怕是很难。各种奖证的

泛滥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买方市场一旦登场,企业便开始在消费者天然的资格依赖中凭借各种奖杯证书走起了“偶像路线”:先是市场诚信被虚假的奖证所解构,于是“纯天然危机”、“名牌乱像”等屡见不鲜,这又加剧了消费者脆弱的心理认同,于是消费者也更依赖第三方信用,于是第三方在监管休眠的状态下衍生出了奇怪的“奖证产业”……在这个“死循环”中,周俞和黄盖终是越陷越深,却在现实的利益博弈中互相撕咬又互相支撑:这也是此前连“联合国认证”这件“皇帝的新衣”都有人乐得掏银子的根本原因。

  “奖证谜局”的土壤无非有二:一是“协会泛滥”后的利益倒戈,据民政部门统计,仅2002年,全国就有新增行业协会5000多家,目前登记在册的各级行业协会3万多个。毋庸讳言的是,“国”字号行业协会这个娘家人里,却渐渐生长出了爱吃唐僧肉的妖精,开会、评奖、认证……他们以行业的专业话语左右着舆论风向标,在自身游戏规则暧昧的现实语境里,“靠协会吃企业”成了公开的秘密,浓烈的行政色彩诡异着其经济职能,这种悖论下的利益倒戈使得市场规则下的协会妖异成计划体制下的白食衙门,这也是中国产业化步履唯艰的重要原因。李逵如果不自重,李鬼当然更嚣张。协会的圈钱游戏被克隆一下,这个几何级的纷乱就是企业也会看花了眼;二是监管乏力下的暴利趋向,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明文规定“认证机构禁止接受企业的任何赞助、资助”,但小小一个“全国牙防组”认证的十多年,不就是拿科学与公正兑现的十多年吗,其间有几个职能部门质疑过呢?有权威或者没权威的比的只是看谁把几个圈画得圆而已,反正颁发奖证是一个零成本的游戏,但其背后的利益占有和分割却十分诱人,从机会成本而言,谁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大蛋糕吧。

  这是一个可怕的多米诺:变异的协会忽悠企业,企业再去忽悠消费者……当一个个用银子换回的“奖证”成为商品服务价格飙升的注脚时,这个合伙的忽悠就具备了诓骗的现实意义。最终为种种“奖证”埋单的不是心知肚明的企业、而是在事实的信息不对称中掏钱的消费者。那么,谁来给这个本该是消费者放心戳的种种认证兜兜底呢?“奖证谜局”里如果最终吃亏的永远是消费者,这样的市场经济又怎么能说是“好的、健康的市场经济”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