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城在市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20:00 光明网
严雨龙

  初到纽约华尔街的人,多半大感意外的是,几个世纪以来牵动着整个世界金融神经的,居然就是这么一段细细的老街,确实叫人匪夷所思。从那头铁牛边开始,不用几分钟就能走完,在这平静而又不无冷清的街上,难以想象内里却潜藏着全球金融跌荡起伏的玄机。同样使人惊奇不已的还有义乌,小小义乌充其量不过85万人口,小小日用品怎么也难说有多少高科技,但是就是这“小小”的,却硬是有着四两拨千金的力道。义乌不仅是金华义乌、浙江义乌、中国义乌,而且是实打实的世界商贸城。

  其实无须奇怪,无论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还是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的城市建设趋势,无不体现了这么个通则,就是城不在大小,人不在多少,有“市”则灵,市强则城大,城市城市,城在市里。城市源之于交易贸易的结果,城也就在市场中得以发酵,增添活力,获得生机,走向完美。城市的市场辐射实际是她的魅力光芒。

  因此,有人提出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的经营城市,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经营的过程。新近天下浙商流行着一个说法,叫“番薯经济”,意思是跳出浙江发展,把自己企业的根须通过市场的藤蔓,扎到更广阔的天地里。用“番薯经济”理论,比之于城市的建设发展,其实更为形象生动。城市就像一只只番薯,它的生成、生长,既得益于其根部土壤的直接供养,更多的还在于它的藤蔓的伸展,广泛汲取营养,然后根部结出了番薯。而并非是埋下一颗番薯长藤蔓。

  埋个番薯长藤蔓,也是可以的,那是育秧,但秧苗只有移栽之后的培育方可结果。然而,“埋番薯式”的城市发展思维定势,在现实的工作中并不少见。比如一味地“以城促市”,商城建了不少,商贸总难成活;房子街道很漂亮,城市不断扩张,可生机有限,经济总量质量却失调;比如不少的城市招商引资,除了强调再强调,那个区位、环境、政策、资源等等优越优势,再也没有别的了。甚至有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正是在“投资环境”的幌子下催生的。假如用此眼光看,那真找不出义乌有什么优势。更不要说美国那个建在沙漠里的拉斯维加(当然这仅仅是从市场而论)。早先听说一个事例。说是某城市对外商来投资很重视,市领导亲自全程服务;那外商由于公司有急事,需提前返回,却为机票着急。该市领导很干脆地说没事,只要他一个电话就能解决。外商很顺利走了,却再也没回来。外商认为这里的其他环境条件都很好,只是市场机制很微弱。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城市发展的根本环境就在于商务环境、市场生态。即使是个“番薯”之都之城之乡,缺失市场藤蔓的蓬勃,也难免干巴巴。商机是城市的生机,市场活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

  当然,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居意义。城市宜居,总是好的,也体现了以人为本。所以要大搞“四城”、“五城”联创(文明、卫生、园林等等)。但是切不可片面理解“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在发展中的“为本”;人之“本”不仅生存,更要发展。离开发展,“本”难和谐。宜居(适宜)还得易居(容易),易居来之于发展——市民(包括流动人口)能比较便利地得以发展。“无摊城市”的横空出世,自行车道的封堵,房价的离奇等等,作为普通市民确实“不易”。这说明城市的市场生态,不只是存在于我们的“上班工作”之中,还广泛地植根于生活。

  新农村建设是个城市化的过程。但是这不等于就是把农村的“番薯”移到城里,或者把城里的“番薯”搬到农村去,使农民全住到城里,或一个个村庄建得像城市一样。而是更要设法使城市的“番薯藤”伸展到农村,农村的“番薯藤”铺展到城市。在一片生机勃勃的“藤蔓”下,城乡各自都结出硕果。比如农民工和回乡大学生等等,就是城乡互相延伸的“藤”。除了这个人流,还有资金流、科技流、信息流、物流等,城市化需要的就是这种市场藤蔓的自由顺畅地广茂生长。

  因为城在市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