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告别腹部的“粪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06: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30岁以下结肠癌增加

  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人直肠癌与西方人比较,有三个流行病学特点:其一,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生率高,约为1.5∶1;其二,低位直肠癌所占比率高,约占直肠癌发生的65%~75%,绝大多数癌肿可在直肠体检时触及;其三,30岁以下的青年人直肠癌比例增高,约占10%~15%。

  专家提示,预防直肠癌应规律作息,按时排便,适当运动是预防的关键。在平时饮食上适宜清淡新鲜食物,少食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如卤制品、腌制品、烟熏肉、香肠等等。每天按时排便,减少粪便对肠黏膜的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撰文\记者 张影 通讯员 李大鹏

  整体“挖除”癌变段和肛门是根治低位直肠癌的传统做法,但让腹部24小时“提”粪袋的麻烦也成为困扰医学百年的话题。近年来,国内、国际医学界都在广泛探索治低位直肠癌的新方法,核心的改进就是既要甩掉“不入眼”的粪袋,又要保证新肛门的控便功能。

  痛: 腹部“提”粪袋

  “很多低位直肠癌病人,不能忍受肛门从下体移位到腹部,这种手术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生理的变异,还有心灵的扭曲。

  广州市中医院外科的田立新副主任介绍说,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与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消化道癌的第二位。直肠癌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三种癌变,低位是指距齿状线5厘米以内直肠上的恶性肿瘤,为了达到根治目的,临床上的传统做法是将癌变段连同肛门整体切除,这是目前采用的防止肿瘤扩散的唯一方法。

  下体肛门被“挖除”,怎样保持身体的排泄功能?那就是在左下腹部人工造肛,将手术切口处的大肠翻出体外,造出“朵”状口肛门,肛口上套上专用粪袋,排泄物接进袋中。这种经典手术除癌彻底、疗效可靠,一直很受临床推崇。然而,手术留给病人巨大的困扰,腹部凭空多了个“不雅观”的袋子,而且还散发出粪臭味,即使走在拥挤的人群中,他们也很容易被嗅觉“辨识”出来,引来排斥和厌恶。因此,很多病人内心有一种自卑、避世情绪,不敢与社会接触。

  人工肛门不听从意识“使唤”

  田立新分析说,与健康的肛门相比,人工肛收缩性弱、控制力差,不听从意识“使唤”。在术后两年时间内,人体排便都处于一种无意识、放纵的状态,因此必须一天24小时让腹部“提”着粪袋。即使人完全没有排便的感觉,腹部的人工肛也可能正在忙碌地做着“出口”工作。另外,人体肠道发酵时会不停产生氨气,人工肛门不“懂得”相时、择地排放,而是随机排出,结果让患者有了一种特殊的“气味标识”。

  人工肛门的另一个苦恼是由于粪袋靠强力贴粘在体肤上,粘性很强,以致皮肤不透气,因此术后初期容易出现肛周发炎、出皮疹,形成肛周感染等问题。一般来说,两年后,患者消化系统回归正常,能定时、有频率地排放条便的情况下,可摘除粪袋。如果遇到肚子“闹情绪”的突发情况,人工肛仍然离不开粪袋。

  原位造肛仍把“出口”藏在隐私处

  据该院外科的李均乐主任介绍说,原位造肛是在切除直肠中下段和肛门时,沿肛管末端与皮肤交界缘进行缝合,关闭肛门;然后,沿着缝线外缘切开皮肤至外括约肌表面,将外括约肌表面所有组织及内括约肌全部切除,仅保留外括约肌并适当进行扩张,从会阴部切口拖出切除标本,在原位再造肛门和内外括约肌。原位造肛会略微移动大肠在体内的位置,但这对人体影响不大。

  原位造肛在人工肛门基础上的改进,一是隐蔽了“丑陋”的外观,将人体“出口”仍然藏在隐私处,而且不需要随身挂粪袋;另外,就是重建了内、外括约肌和直肠,因此这种方式增强了人的控便能力,一般一个月以后,病人就能有意识排硬便,而不用担心突如其来的便意。不过,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再造直肠壶腹的功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