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把香港高校纳入统招计划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10:44 四川新闻网

  香港一些高校近年在内地招生,备受高分考生追捧,很多“高考状元”弃北大、清华而转投香港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并因此引发北大、清华被香港高校扫入“二流”的说法。对此一说法,理性的声音是呼吁内地高校不应放过如此难得的自我反思的契机,要从体制与教学上寻找自己相对于香港高校的缺陷与不足,但遗憾的是,内地高校似乎缺乏反思的自觉,北大有关人士指斥“二流说”为“无稽之谈”——这也没啥好奇怪的,缺乏反省可说是北大、清华近年来面对公众批评时的一贯态度。然而另有如下一种来自北大的论调却应引起公众

的警惕:北大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呼吁今后把香港高校的招生纳入统招计划。孙东东认为,目前的招生制度为香港高校招生提供太多便利,但客观上造成内地名校录取考生不报到、浪费招生计划的问题。

  孙东东指出的问题当然是实实在在的,但孙东东的观点也正体现了内地招生实行“统招”的一贯思维,那就是只从自身利益着想,而不为学生的利益着想。“统招”确实有助于避免招生计划的浪费,但年年又有多少成绩优异的考生因“统招”的限制而难以进入相应档次的学校就读!我一位朋友的女儿今年参加了北京的高考,估分650分,实得640分,参考去年清华调档线只有628分的情况,她在一类院校中第一志愿选报了清华大学,但没想到今年的北京高考成绩较去年大幅涨水,清华理科调档线竟达666分。谁都知道,在中国目前的“统招”体制下,第二志愿基本上属于摆设,第一志愿如果落选,就会被“扫入二流”,那么我这位朋友的女儿,尽管考出了640分的高分,最后可供选择的却只有如下两个结果:一是复读,一是甘于上二本。而复读的结果会怎样呢?同样很难说,只要目前的这种“统招”方式不改,考生就无法绝对主宰自己的命运。

  而香港高校之所以备受内地考生的追捧,除了香港高校独有的教学优势与就业优势外,我认为另有一主要原因则是,报考香港高校并不与报考内地高校相冲突,被一方录取并不影响被另一方录取,而到底进哪一所学校读书,最后的选择权在于考生。显然,考生多一分自主选择权,就意味着少一分报考的风险,如果国内高考能废除“统招”,废除“计划”,就能将这种风险降至于“零”。在这个问题上,旅美学者、现就教于耶鲁大学的薛涌先生发表了不少文章加以阐述,他指出,在美国,一个考生同时收到五六所高校的通知书也并不稀罕,“即使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每年也都有不少录取了而不来的学生,所以大家都会多招一些”;而为了争夺优秀考生,各高校会争相提供优惠条件,如减免学费、提供高额奖学金甚至提供生活费用。薛涌进而质疑道:“我们的制度,为什么只逼着考生进行如此残酷的竞争,却不鼓励大学之间的竞争?”薛涌更指“先报志愿后公布成绩”是一个“非常荒谬的制度”,分明是与学生为敌,逼着孩子小小年纪就进行人生赌博。

  毋庸讳言,内地高校的办学尚没有摆脱“计划体制”,计划体制保证了内地高校的“规格”同时也保证了校长的行政级别以及众多高校官员与教授的福利——这就是“既得利益”,身为北大法学院教授的孙东东先生无疑是这一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员,所以他捍卫这种“计划体制”并企图将香港高校纳入这一体制,也就一点不让人感到奇怪。试想,如果香港高校一旦纳入“计划”之毂,也像内地这样办教育,后果将会怎样?它们必将“泯然众人矣”,也就不再可能对国家年拨十几亿的北大、清华的“一流”地位构成威胁——多么一厢情愿的如意算盘啊!(翟春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