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社论:横渡珠江显决心 凝聚民意促治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11:27 南方报业网

  昨日,3500余名广州健儿怀着久别重温的欣喜,或许还有愧疚,又一次投入了母亲河珠江的怀抱,而此次与上一次大规模渡江已经时隔30年。借助央视与众多媒体的直播,昨日珠江横渡的盛况,跨越时空而遍布全国,不仅让广州水岸花城的城市形象再度彰显,亦以千人横渡的壮举,向国人宣示了广州的决心和勇气——作别以污染换发展的城市噩梦,重返城市与水系的和谐共处。

  30年巨变,广州与梦想很近,离珠江很远。多年持续城市化、工业化的澎湃浪潮,已经让这座城市从“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的亲水生活,转而背过身去,奔向了更新更远的城市理想。此次珠江横渡,更像是壮年的城市,以体恤之心而对母亲河的温情示好。正如昨日亲身畅游的黄华华省长所言,“因为污染严重,我们30年不能横渡珠江,30年后,我们下大决心整治珠江。今天可以游,但是离任何时段任何河段都可以游,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激赏这样不避家丑的诚恳态度,亦赞赏由此而唤起的改善决心。

  昨日渡江一役,有省市领导身先士卒、热情民众踊跃下水、全程组织严密而终告大成。继而有民众进言,希望将此渡江活动设为一年一度,而让广州重返水清人欢的水边生活。

  不过,从此次围绕珠江横渡而采取的全民选拔、专业救护、河涌关闸、水域净化、航道封航、水文勘测等非常规手段来看,要实现渡江活动的一年一度,其组织和实施成本未免太高。因此,昨日渡江,不妨视为广州重返与母亲河相亲相近的城市理想的序曲,同时亦需认识,在城市发展与珠江保护彼此离弃的两条路上,横亘着工业文明失序留下的沉重现实,当我们幡然回顾,又岂是朝夕之功可至?

  所以,我们依然寄望于民意的不懈推动,寄望于民意朝向城市理想的一再伸张,从而最终回复到曾经的水边梦境。上溯既往,对于城市发展与民生感受,两者之间曾经如此隔膜,在珠江重现清流的问题上,民众却执着于自身感受,恰恰是因为他们与无语沉重的母亲河建立了最为直接的沟通。他们散布在这个城市的涌边水边,目睹污浊的黑水在城市水系的血管里流动,珠江治污的进程所关乎的不仅仅是水岸花城的景观,更是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内心感受。因此,只有他们才能为这条河流的成功治理写下结语。

  民众期望珠江横渡不止于今日而可一年一度,正是希望对困境中的珠江的这种集体探望,能够唤起更多力量,从而加速珠江污染治理;与此同时,更是企盼一年一次的横渡,成为珠江治污的全民展示,就此接受大众的民意检验。此番横渡,政府已经显示出治理珠江的巨大勇气与可贵决心,我们也据此相信,政府无惧于向民众展示在母亲河治理上的诚恳努力和点滴成功。

  事实上,正如张广宁市长所言,珠江横渡“不是为了游泳而游泳”,以渡江的方式所试图凝聚的仍是政府与民众在珠江治污问题上的共识与努力。此番渡江之所以成为羊城盛事,是因为贯穿其始终的从来都是民众对于珠江污染治理的苦心和热望,而8年来主政地方的历任省市领导的勤力推力,亦是政府对于民意呼声的最好回应。广州以渡江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艰难而重大的宣示,它所承载的并非这座城市富庶之后的娱乐精神,而恰恰是城市进步之后的历史反省与前瞻远望。我们期待着这张在复杂情感中所开启的大幕,将辉映这座城市奋争前路的现代身影和诚实努力。我们为此将不吝鼓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