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就这样被您感动——记者写给华益慰大夫的一封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15:45 新华网

  

就这样被您感动——记者写给华益慰大夫的一封信

  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原普外科主任华益慰,从医56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心系官兵服务人民,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党和军队的医疗事业,特别可贵的是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之际,毅然立下“为医学事业捐献遗体的”遗嘱。他的感人事迹和壮举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退休后的华益慰依然坚守在他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2003

年2月摄)。新华社发(于聪慧摄)

  新华网北京7月13日电 通讯:就这样被您感动——新华社记者写给华益慰大夫的一封信

  记者陈辉 白瑞雪 张严平

  编者按:本社今天向读者推荐一封感人至深的来信。本社记者陈辉、白瑞雪、张严平在采访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的过程中,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含泪写下了这封给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华益慰大夫的信。

  敬爱的华大夫:

  请允许我们这样称呼您,虽然我们多么想走近您的病榻握着您的手,像您的同事那样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华主任”,或者像您的学生那样亲亲热热地叫您“老爷子”。

  那天,我们轻轻地、轻轻地走进病房,生怕惊醒了您。您却没有睡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被切开的气管发出些许急促的喘息。与病魔的抗争一天天消耗着您的身体,然而,您的目光还是那么清澈、坚毅。是的,您的那双眼睛,在我们脑海中总也挥之不去。

  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采访的这些日子里,几乎所有人都在思考着这样的没有答案的问题:老天为什么要让一个历经坎坷的好人陷入这样的磨难?为什么要让一个挽救了无数胃癌患者生命的优秀大夫,偏偏倒在这种他擅长医治的疾病上?您的身体究竟经受着怎样的痛苦,或许旁人永远无从体会。我们想知道的是,当清醒的您目睹着自己生命的一天天衰竭,您的心中是否也怨叹过人生的悲凉?

  也许我们错了。我们知道,从怀疑自己患上胃癌的那天起,您就是那么冷静。手术前的每次会诊,您都亲自参与讨论,您认为自己最终会死于出血,并多次告诉老伴要有思想准备;

  我们知道,在重症监护室里,您就像安排别人手术一样坦然安排自己的后事,留下了“不保留骨灰、自愿做遗体解剖”的遗嘱;

  我们知道,即使是在日夜难眠、疼痛难忍的时候,您也常常会闭上眼睛装睡,好让守护在身边的护士多休息一会儿,您知道,她们太累了。您的学生、肿瘤科主任刘端祺告诉我们,他们全科人心甘情愿从每月的奖金里匀出一部分,给前来支援特护组的护士作为补助。他不敢告诉您这事,因为您要是知道了,肯定坚决要求自己掏钱;

  我们还知道,在您自己手术的前一天,您特意向病人道歉:“对不住,我不能给你们做手术了。”第一次手术后,还有人把孩子带到您病床前,请您用那只曾经被誉为“金手”、如今枯瘦得只剩下骨头的手,为怀疑为阑尾炎的孩子摸腹诊断。饱尝全胃切除之痛的您在得知您的学生、肝胆外科主任于聪慧第二天要给一位病人做手术时,再三叮嘱他一定要谨慎,尽量给病人留一小块胃,否则生活质量太差……

  ——对于生死,一个心底无私的人,一个济世救人的良医,早已获得了最彻底、最纯粹的豁达。

  这样的从容,或许来自您的血脉。我们见到了您的姐姐和小妹,她们可以轻松地回忆父母临终前的情景,轻松地提起用父母内脏做成的教学用切片,她们可以快乐地谈论自己立下的遗嘱,快乐地谈论在您的病房里一起背诵的儿时书文。但在说到您正在承受的病痛时,她们没法不落泪,在说到您行医56年来那些让病人交口称赞的细节时,她们没法不落泪。

  “他的好处说不出来,只能体会。”一次又一次,我们从不同的采访对象口中听到了这句话。究竟有多少台细致入微的手术、多少趟不厌其烦的查房,才能让您昔日的病人在得知您的病情后,恨不得要把自己的生命换给您?究竟有多少感动人、震撼人、教育人的言行,才能让您的学生、同事以及更多并不相熟的人们,在提起您的时候止不住流泪,在想看望您的时候却不敢踏进病房目睹您的憔悴?

  我们来晚了,无法听您亲口讲述一个个关于新生的故事,就连您做手术时的动作、您的皱眉您的笑,也只能从医生护士的描述中还原。他们说,您的大儿子华俭的笑容,和您一模一样。

  您的手术以细致出名,从开腹到缝合,一刀一针总是亲自进行,即使是体力不支不得不坐在高凳子上继续手术,您也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看似不重要的环节。医术精湛的您,不愿接受“华一刀”这样的称呼。您说过,医生不是“手术匠”,对病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关怀,同技术一样重要。所以手术前一天您总会同病人聊聊天,微笑着看着对方的眼睛,倾听他的问题、他的担心、他的牢骚;所以您给人摸腹部时总会微微翘起小指头——因为末梢循环的缘故,小指比别的指头凉……

  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位胃切除了五分之四的王宏敏在手术14年之后,依然是您的好朋友;为什么那位由您进行直肠癌手术后完全康复的孙振铎老人,不顾高龄几次来病房看望您,每次都是抱拳挥泪而别。还有那位来自唐山的农村姑娘王文亚,是您给了从小就被诊断为“活不了”的她第二次生命,从她寄来的结婚、生子的照片上,您是否看到幸福在这个被您挽救的家庭里一代代延续?

  我们来晚了,无法跟您探讨如何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也无法倾听这些年来您为之付出的努力。医生和病人,一对天然互相依赖的矛盾体。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医生收红包、拿回扣、开“大处方”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医生这个群体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尽管在“非典”这样的特殊时刻医患关系曾让人欣慰,但您多么希望“白衣天使”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承诺,能够成为所有医生在每一天、每一刻不变的恪守啊!一些年轻医生重视大手术、不重视小手术,重视科研、不重视临床,您对此不无担心:如果今后会看病的医生越来越少,怎么办?某些人为了拿奖、得科研基金甚至不惜弄虚作假的行为,更让您鄙夷。

  性格平和、与世无争的您甚至在老伴面前,也很少表露内心的不满。您的学生张新国说,对于那些您“看不上”的事,您常常只报以一个字“嘿!”但,平和个性背后的您,一辈子没有出过医疗事故、一辈子没有收过红包、一辈子对病人负责的您,心里是否郁积着重重忧虑?这个问题,让我们原本充满哀伤的采访变得越发沉重。您也曾疾书直言,也曾满腹委屈,或许,坚守自己的心灵阵地,才是您选择的与时弊抗争的方式!

  我们来晚了,只能从一张张老照片上揣摩生活中的您,家庭中的您。在您的大学同学眼里,您和妻子张燕容是完美的一对: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一个是篮球队长,一个是棒球队长。张阿姨告诉我们,你们一辈子从没吵过架,虽然平时交谈不多,但很多时候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意。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在病最重时您也不让亲人陪床,却要求每天晚上必须有个儿子在家陪着母亲;我们也明白了,做过直肠癌手术、被您照顾了二十多年的张阿姨为什么在您住院这一年来忙前忙后却总是精神矍铄,她是被一股劲儿在撑着啊。

  今年5月,在得知北京军区联勤部要作出向您学习的决定时,您曾反复强调:“不要学习我华益慰个人,总结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误导年轻人。”您的老伴和您性格迥然不同,但都一样“较真儿”。这些天来,接踵而至的媒体几乎成了她的烦恼——她最担心媒体会夸大,无法展现一个真实的华益慰。在张阿姨给媒体稿件修改的内容里,甚至包括探望者送来的花,她说:“那次没有康乃馨,我只见到百合!”如此的严谨,以及其他所有的优秀品质,通过你们的言传身教,已经传递和渗透到了两个儿子的品行里,虽然他们个性各不相同,一个像您,低调而内敛,一个像母亲,热情而直率。

  敬爱的华大夫,我们以记者挑剔的眼光,试图从采访对象的描述中找出您的缺点,但我们寻找到的,仍然是大医之德行、大家之风范。在医院这个每天都见证着生命的诞生和凋谢的地方,在今天这个不轻易落泪的社会,您平凡而高尚的一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您的故事,将永远盛放在我们心底最纯净的地方。

  您的亲人和朋友,曾经得到过和等待着您救治的病人,还有所有关心您、为您的故事所感动的人,最衷心地祝您平安。(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