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公开行风评议结果就万事大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18:00 光明网
徐光木

  安徽省总工会等单位组织的历时半年、耗资20万元左右的万人行风评议活动近日结束,接受调查的50多万群众热切盼望结果公之于众。当新闻媒体前往主办方了解相关情况时,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却只同意公布排名靠前、群众满意单位的名单,而不愿公布群众有意见的单位及他们存在哪些问题,理由是“这会影响安徽省的投资环境”。(《京华时报》7月7日)

  行风评议时轰轰烈烈,评议结束后三缄其口,评论组织单位的领导们显然是想错了,错打了如意算盘,因为评议结果远比他们在此前所设想的糟得多,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已经到了“影响投资环境”的地步,所以才出此下策,决定不公开评议结果。通常来讲,行政机关的管理事务老百姓是无权过问和干涉的,不管有关部门事先承诺过没有,也不论法律明确规定了没有,总之是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老百姓只有服从的份,没有决定的权。这就好比电视遥控器掌握在人家手里,你的眼球就只有任由人家的手来摆布了,除非你选择不看电视,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由此我们不难认定,有关领导并不是真正意识到事实上的行风影响到了投资环境,而把责任推卸到评议结果上面,认为评议结果起了负面作用,把高效率说成了低效率,把周到服务评成了冷面恶语,从而给外界以不好的印象,最终使投资商望而却步。事实真是这样子的吗,我想即使不公开评议结果大家也是心知肚明。道理很简单,评议结果作为民意的一种,当然是掌握在普通百姓手里,只有公众才是民意结果的最终代言人,至于有关部门将评论结果公开不公开那倒是其次。

  按理说,评议结果作为政府公共信息的一种,社会公众是有权获知的,否则就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侵犯。但在我看来,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初50多万群众之所以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一方面是出于自身意愿表达的需要,另一方面包含着的则是对组织单位的信任。如果他们能够早些知道自己只是为他人所利用,自己的诚挚其实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他们还会那般踊跃地投票么?可以想像的是,倍受欺骗的公众的将是何等滋味在心头。

  由此可见,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不是将评议结果遮着捂着,而是尽快将它公之于众,让社会监督广泛地参与进来,一来是给广大老百姓一个交待,二来可以督促行风评议比较差的部门加紧整改,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公信力。否则,将无异于把20万元税收和50万民众的热情打了水漂,最终受伤的必然是有关部门的威信和咱们老百姓的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