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城建豪华风”拷问公共投入的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0:00 红网

  山东聊城将1/4的财政收入用于城建,兴建100米宽的马路,10公顷的城市广场,投资数千万元的博物馆和大剧院。有关方面的解释是:“城市建设是为经济服务的”、“兴建这些也是市民的需要”、“城市的规划都必须超前,起码要超前5到8年。”(见7月13日《南方周末》)

  城建为经济服务、满足市民的需要、必须有超前意识……这些说法有没有错?似乎

没有错,理直气壮——路宽了,广场大了,剧院豪华了,公众不是从中受益吗?但是,“城建豪华风”的背后,总有点让人感觉不对劲。理性的公众心中自然会疑窦丛生:我们现阶段是否享用得起如此豪华的公共设施?政府有没有对公共投入进行成本—效益的科学核算?城建花了这么多钱,其他的民生投入会不会受到影响?

  我想,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的。公共财政资源有限,蛋糕就那么大,而需要投入的公共领域众多,城建、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保……对某方面进行倾斜性的投入,必然会导致其他领域投入的萎缩。城建,是不是需要摆在一个如此优先的位置?绝对优先投入所产生的效益是否与投入匹配?是否足以弥补其他投入不足所带来的损失?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政府科学论证并认真回答的问题,而是凭主观的臆测和简单的因果就可以作出的决定。

  公共投入无疑是政府行政中最需要科学支持的领域之一。因为科学、合理的公共投入,可以使到公共资源得到比较合理的配置,社会公共事业处于一个相对均衡发展的水平,社会和谐也有了可靠的保障;而公共投入的结构性失衡,必然导致公共资源配置的低效,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进一步损害了民生指数。因此,找准公共投入的“点”与“度”,对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可惜,许多地方领导,或出自政绩需要,或囿于行政水平,甚至出自个人利益(大工程可以大腐败),对公共投入的决策缺乏必要的理性与科学性,脑袋一发热,就产生“大跃进”偏好——大机场、大办公楼、大马路、大立交、大广场、大绿化……结果出现奢华性的公共投入过多,一般性投入过少;观赏性的公共物品过多,实用性的过少;对强势群体关怀过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等等。结果,许多公共投入让公众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又未能从中获得合理的回报,是典型的劳民伤财。

  浪费正成为一种流行病,超前就是一个漂亮的借口。

  现在不是提倡执政为民吗?希望大权在握的领导们在做公共投入的决策之前,都能冷静下来,问问公众,问问专家,再决定政府手中的钱怎么花。

稿源:红网 作者:练洪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