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李成城:从匠人到画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3:05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他的创业是从头开始的。

  那年,只念初一的他,因家贫辍学,回家后拜师学了剃头手艺,想以此养家糊口。没想到山区人少,工钱低,又结不出现钱,大部分时间还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修地球。经过一番盘算,李成城终于甩掉了剃头挑子,改行做了名油漆匠,成了个端百家碗,吃百家饭的匠人。

  李成城,为人勤快,属于人缘好,手艺中看的那种:不光是漆的东西色泽鲜艳,恰到好处,画上的松竹梅菊等图案总是栩栩如生,为家具增光添彩不少,生意活自然越来越火。老人漆寿材找他,年轻人漆结婚家具找他;乡下供销社和县百货大楼特意请他画宣传画以装点门面,招揽顾客。据说一次他在县百货大楼画的剪贴上的手表被风刮到地上,被别人兴冲冲地当真手表偷偷捡去,一时成为佳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石台县筹建黄山工艺厂,38岁的李成城招工进城,还当上该厂的厂长。从此,他更是如鱼得水,不仅搞起了山水盆景的设计和加工,还涉足城市园林设计、单位建筑小品的创作。一举使黄山工艺厂声名鹊起,成为皖南小有名气的企业。在此期间,他拨冗自学油画、国画和版画,并多次自费拜请郭公达、朱曙征等名师指点作画。

  十年磨一剑。李成城的努力没有白费。1993年7月,他的作品《松声泉韵伴吾家》(国画)脱颖而出,入选参加首届中韩书画交流展,被韩方收藏,并收入《首届中韩书画交流展作品集》。1996年5月,表现黄山松精神的中国画——《众木成林铁铸成》,以一片劲松相拥而立、顶风傲雪的墨意,古拙的用笔,有力地体现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境,彰显了黄山松那种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团结一致的主题思想。该作品力压群芳,一举夺得省委、省政府等六家联合举办的“黄山松精神”美术大展金奖。而这幅作品,他从构思到运笔,到整个作品的完成,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看似信手拈来。这不仅归功于笔力老辣,更是他长年的积累的一种情感的释放。之后,李成城的创作,像家乡那条奔流不息的秋浦河,一发不可收。他创作的“徽风·乡韵”系列作品,先后在北京、广东、天津、香港、日本久留米等地展出,并多次获国家和省级美术大奖,成为众多书画爱好者争相收藏的对象。

  一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在《我看安徽当代中国画作品展览》一文中这样写道:作者在“《乡韵》构图上独具匠心,整个画面分两个层面,底层是‘做旧’效果的徽式民居群,这代表真实的历史;曾经盛极一时的徽州已在岁月流逝中慢慢老去,成为流年碎影;而逼迫我们的视觉的表层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徽式雕花窗,雕花窗洞开,里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铜雕狮群,这代表着我们意念中的徽州,维持着它亘古不变的光彩,真实的历史与心灵的历史重叠对于故乡的复杂的解读。作者在底层图式中很好地捕捉到传统笔墨的韵味,在表层则用西画样式做到‘逼真’,从思辨角度来说,画面呈现一种内在的冲突,但在形式上并没有产生硬的抵触,而是调谐的非常完美。”

  现如今的李成城,靠自己的拼搏,已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园林研究会会员、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昔日的匠人,今日的画家。李成城总是在变与不变中寻找一种结合点:变使他生活更充实,更靓丽;不变的是他的执著和追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