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城乡改造拆毁了多少精神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4:29 中国青年报

  庄华毅

  这几年,专家学者对城乡建筑的改造从各方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批评,焦点大多集中在改造的费用和百姓的承受能力等经济层面的、看得见的成本上。但笔者试图从精神的和社会心理的方面,谈谈城乡改造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单单涉及那些得到政府承认的文化古迹的破坏。

  对远离家乡、在外拼搏的人来说,家的概念虽然以亲人为主,但具体承载感受的,往往是一些十分具体的细微的事物,如小时候的某一口井、某一堵墙、某一棵树、某一条幽深的小巷。老话说“物是人非”,人事的变幻固然带来失落和惆怅,但环境的不变,却还可以给人们最后的寄托。笔者就觉得十分幸运,因为自己在家乡的老房子躲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拆迁。每次回家的时候,尽管世事沧桑,但总还能躺在以前的床板上,看着一样的天花板,还能在屋前屋后,抚摸那童年时偷藏硬币的一把把小竹椅。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面对数十年如故的一切,感受那生命的回归和永恒,感受着现在和以前的交流。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幸运,城市的快速发展摧毁了很多精神家园的现实依托,使和家乡已有隔阂的人们,进一步成为找不到根的精神流浪者。有人说,中国7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找不到根的一代;说十几年来的社会心理特别浮躁,这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因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带来的影响,恐怕也不容忽视。

  游子如此,儿童也许更是如此。城市里的年轻人经常说至少在生孩子前要买房子,究其原因,是不愿让自己的下一代在漂泊、迁徙中成长。然而在城乡改造中,孩子们被迫和大人一起搬迁,他们失去了刻下童年记忆的现实载体,这对一代人的成长,又将留下怎样的痕迹?小孩子是不懂事的,如果不考虑大人的情绪对他们的影响,那么推土机把他们休息玩乐、奔跑嬉戏的家园夷为平地时,他们的内心作何感受?

  当然不是说城乡改造不应该进行。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进行改造的时候,我们必然要核算这样那样的成本,如果说以前在经济上的成本被估算不足的话,那么,这种精神上的成本则长期被忽略不计。为着这样的一笔成本,我们有理由要求有关方面在进行改造时比以前更为慎重,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更为全面地布局和善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