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助推产业 财政金融双管齐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6:4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进展播报

  据统计,我市上半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预算的57.4%,同比增长31.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预算的61.8%,同比增长38.5%;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预算的58.8%,同比增长3

4.1%。在收入完成情况较好的基础上,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实现预算的50.4%,同比增长33.6%;支出结构在强化统筹、注重协调的同时,按照市委“集中财力保重点”的要求,加大了对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加快产业发展,资金是重要推动力。要扩大资金来源,抓好财政与金融是关键。今年是我市确定的加快产业发展年,我市财政、金融双管齐下,助推产业发展。

  完成情况

  拨付快增幅大分分用在刀刃上

  从年初的财政预算安排上可以看出,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支持加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明显提高,加之上半年全市各级财政收入均实现明显均衡增长,这也壮大了加快产业发展的财力支撑。

  ■资金安排增长显著

  今年初,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支持加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7.85亿元,比上年增加预算安排1.57亿元,增长25%。其中,安排工业发展资金6.45亿元,比上年增加1.17亿元,增长22%;旅游、会展暨现代服务、外贸出口等产业化发展资金预算在去年0.3亿元的基础上增加到0.55亿元,增长83%。

  ■资金拨付到位迅速

  全市上半年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为16.3亿元,完成预算的50.7%,拨付进度快于财政支出总体进度。其中,市级财政年初安排的3.2亿元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到位迅速,现在已拨付2亿元,执行进度达63%。

  ■资金使用重点突出

  为了突出“抓重大项目、抓创新发展”的要求,市级财政年初预算新增安排文化产业发展资金0.15亿元,在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资金2.2亿元。资金使用着力也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倾斜,在已拨付的2亿元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中,成都石化基地项目占0.78亿元,支持软件产业发展0.32亿元。此外还向区(市)县拨付到位技改贴息资金0.3亿元。

  在金融投资方面,金融助推产业发展作用得到增强。首先表现在信贷投放高速增长。截至6月底,全市贷款余额比年初有较大幅度增加,有力支持了我市重点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其次,信托融资进展顺利。上半年,已经发行的信托产品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了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下步思路

  抓投入抓融资集中财力保重点

  下半年,财政、金融工作将按照“服务产业发展就是促进自身工作发展”的思路,以抓投入、抓融资为主题,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财政加快拨付进度

  据悉,根据我市经济运行状况和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预计今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将完成年度预算并有所超收,而超收所增加的财力将主要用于加快产业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此外,下半年还要加快资金拨付和到位进度,及时足额将资金使用计划落实到产业发展的具体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上,确保各项重点支出的资金需要。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也是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我市将加大对区(市)县特别是困难区(市)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指导帮助他们研究制订缓解财政困难的措施,增强加快产业发展的财政保障能力。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等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对投入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要强化监管、追踪问效,督促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金融拓宽融资渠道

  除了财政的大力支持,金融方面也将拓宽产业融资渠道,通过银行信贷投放、加快信托产品发行、完善担保质押业务和推动企业直接融资等方式助推产业良好发展。

  当前,银行贷款仍然是产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我市要在加快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有效信贷需求的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品种、优化融资结构。在支持和帮助地方金融机构转换经营机制、化解不良贷款的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组织优势,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大对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信贷投放,力争年内实现贷款增长15.6%,比年初既定目标多增加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在上半年基础上再下降2个百分点。

  要加快信托产品的发行,进一步发挥信托的资金融通功能,积极推动土地储备、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一批政府性项目发行信托产品,力争全年信托融资比年初既定目标增加5亿元。要继续拓展股份(股权)质押登记业务,促进相关质押贷款快速增长,力争质押融资额再增长10%。支持和指导我市辖区内28家上市公司全面完成分置改革,并支持2—3家拟上市企业完成IPO(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材料申报工作,力争年内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0亿元。

  据悉,按照要求,各区(市)县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通过财政贴息、政府补贴、信用担保和参股、控股等办法,整合资金规模,引导资金投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坚持以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龙头,引导资源配置向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倾斜,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

  本报记者 裴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