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次拼搏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养护现场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7:22 红网-湖南日报

  

三次拼搏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养护现场上

  加热机开发出来了,工业性能怎么样?2004年8月份,付博士带领我们再次来到京津塘高速公路养护现场。(下转A3版②)付玲(右)与她的同事在进行技术讨论。谷一均摄

  本报记者 夏似飞 通讯员 彭坚中

  背景:20世纪70年代,国外发明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的维修中,原破损路面的旧材料可就地100%利用并得到一条新的路面。近年来,国内一些公司开始采用这一技术,但设备问题一直没有解决。2003年,中联重科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付玲博士,领衔进行这一设备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短短3年时间,开发出包括加热机、复拌机在内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公路维修真正走向了“循环经济”新时代。

  讲述人:谢平、马立祥,均为中联重科“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课题组成员。

  故事:为了开发出既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付玲博士带领我们这个平均年龄才31岁的课题组成员,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反复调研和试验,仅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养护现场进行的大型调研和试验就有3次。

  第一次是在2003年5月。当时,正值“非典”期间,不少地方都采取了隔离措施,但为了课题的研究开发,付博士没有退却,她带领我们与养护工人一起,在工地上整整住了20多天。扎实的前期调研使我们的设计进展顺利,8个月后就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热风循环式热再生加热机。她让我们的加热机与德国、日本、芬兰等国外的设备在同一路段进行施工“打擂”。施工工地连基本的生活设施都难凑齐,更不用说空调、电扇。炎炎烈日下,沥青加热后产生的刺鼻气味和设备运转产生的巨大轰鸣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异常难受。付博士虽然是个女同志,但只要一到了工地,她比谁都能吃苦。她带领我们在施工工地一呆就是50多天。每天早上6点多钟出工,晚上9点钟才收工,原本白白净净的女博士,晒得像黑人似的。最后,当我们的加热机在众多国外知名品牌中胜出时,付玲博士那被晒得黝黑的脸上挂满了泪水。为了庆祝这一成功,她在课题组全体女同胞的陪同下,“潇洒”地做了一次美容。

  去年6月份,复拌机的设计进入关键时候,付博士带领我们第三次来到京津塘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反复征求施工人员的意见。没想到正是在与施工人员的交流中,付博士否定了一项历时3个多月的设计成果。原来的设计中,复拌机的喷料装置是装在机器的两侧,从两边喷料。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告诉付玲,这不适合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的维修施工。付博士虚心地接受了施工人员的意见,及时更改设计方案,将喷洒装置移至复拌机的前部,从前面喷料。目前,复拌机已进入样机试制阶段,正在申请5项国家发明专利。

  党员语录:作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的共产党员,既要有打破传统思维、开拓新天地的勇气,又要有甘于从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付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