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俗文化面临“洋节”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7:45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民俗文化面临“洋节”挑战

  海南特色旅游(资料图片)

  

民俗文化面临“洋节”挑战

  具有海南特色的竹杆舞 (资料图片)

  本报定城7月13日电(记者 曾苗)为充分发掘民俗文化,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由本报和海口广播电视台共同策划的海南文笔峰首届华夏民俗文化研讨会今天上午在定安文笔峰文化风景区举行。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出席了今天的研讨会并为研讨会题辞。

  在研讨会上,来自全省各界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中国民俗文化与海南旅游、民族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与传承、传统节日与西洋节日的文化比较、七夕的传统及现代意义、媒体在传承民族节日文化中的角色和定位等进行了研讨。

  与会者一致认为,传统民俗文化和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近年来,一些“洋节”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而承载了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却少有声息,不为人们所看重。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够得到挖掘、弘扬、传承,是社会各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周文彰在研讨会上指出,民族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民俗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还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民俗文化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在研究和挖掘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其精华和糟粕。同时还要发展改造利用民俗文化为现实服务。

  海南文化旅游产品要提高品位

   观点一:“活”民俗文化能提高旅游品位

  海南旅游研究所研究员杨哲昆说:“海南目前的旅游产品对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挖掘,还处在浅层次,只有注入‘活’的民俗文化,海南旅游产品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品位上的提高。”

  据杨哲昆介绍,海南虽然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有着极好的旅游文化开发素材,但从整体来看,海南的旅游产品地方特色文化挖掘还处在很粗放的阶段。具体表现在,由于对本土民俗文化研究的不到位,海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随意性很强,往往把一些最具地方特色的东西忽略了。再加上对地方民俗文化层次和深度的认识不够,旅游产品文化的挖掘依次分为物化、制度化、心理化的层次,海南几乎所有的文化旅游产品都处在“博物馆式的开发”,只突出了一个“展览”的功能,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也停留在表征的物化层次上,而对制度化和心理层次非物化的深层次则不够重视。

  以海南的黎族文化为例,一些旅游产品,把体现这种文化简单归结于黎族工具、服饰的展示上。但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外地来的游客更希望能体验到已经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节日、习惯中甚至心理中具体的“活”民俗文化。

  杨哲昆认为,目前海南旅游产品对文化的挖掘,应立刻在宏观上对民俗文化进行梳理,分清主次,找准开发题材。在进行文化开发时,要对现有的旅游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文化挖掘。同时,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为海南旅游产品注入“活”民俗文化。

  观点二:海南旅游文化应描上“三色”

  省旅游局副局长陈耀认为,从文化推动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海南旅游应描上“三色(即底色、亮色、彩色)”。

  陈耀认为,海南的地方文化和海南的旅游资源一样丰富,旅游是地方文化的“推销者”,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品质,也是旅游的“底色”。海南文化旅游的开发也是地方特色文化的开发,海南旅游只有加深“底色”才能更有灵气。旅游产品要吸引游客,要注重“亮色”,即在开发中要突出体现文化的差异性,让游客到海南确实感受到不一样的地方特色文化。同时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也要注意融合外来的时尚元素,以新形式表现传统民俗文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