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渡江余韵,一江碧水会有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9:19 南方日报

  渡江余韵,一江碧水会有时

  珠江截污引水等综合治理水环境工程加速推进

  中大码头渡轮复航

  市府不赞同市民自发下江游泳

  本报讯(记者/陈洁娜实习生/仇梅英)横渡珠江活动成功举行,专门为此次活动搭建的起点和终点码头是否仍然保留?记者昨日下午走访发现,起点中大码头的浮趸已经拆除完毕,位于星海音乐厅的临时码头还在拆除中,预计还要3天才能全部拆完。虽然不少市民声称要自发游江,但昨天在上述两个码头均没有发现市民下水游泳。

  水质监测不会中断

  昨日下午3时,珠江水仍处于涨潮期。记者来到横渡珠江的起点中大码头,据在码头上测量水质的工作人员介绍,上午10时,起点码头的浮趸就已经拆除,过江渡轮可以恢复正常通航。据悉,从6月23日开始,广州市疾病防控中心就开始监测珠江水的水质,虽然横渡珠江活动结束了,但有关部门表示,珠江水质的检测不会间断。

  下水码头近两日拆除

  当记者来到星海音乐厅岸边的临时码头时,看到淋浴区和换衣区已经拆除,有4个工人正在拆检录区的棚架。据施工负责人介绍,前日渡江活动一结束,他们就马上开始拆除换衣区和淋浴去,一直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预计剩下的检录区到下午4时就可以完全拆除。施工工人告诉记者,下水码头昨日上午才开始拆,至少还要3天才能完全拆除。

  自行下江游泳存安全隐患

  据码头施工的工人介绍,昨天并没有看到有市民下水游泳。“珠江毕竟是航道,有过江轮渡、游船以及公务船等不时穿梭,如果市民自发下水游泳,非常不安全。”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在白鹅潭附近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游泳,但为了防止意外情况,政府不赞同市民自行下珠江游泳。

  广州暂未考虑每年组织游江

  张广宁承诺:一定能实现天天游珠江

  本报讯(记者/陈洁娜实习生/仇梅英)时隔29年,数千人再度同游珠江,这一幕勾起了众多老广州美好的回忆。不少市民盼望,珠江水质变好以后能够天天畅游珠江,而在这个愿望成为现实之前,希望由政府每年组织一次集体渡江活动。政府是否有此计划呢?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凌伟宪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暂未考虑每年都组织群众横渡珠江活动。

  “发烧友”:希望每年游一次

  在采访中,很多游泳爱好者纷纷表示,他们经常组织大家到东江、北江、西江等游泳,甚至远赴武汉参加长江横渡。“如果珠江的水质能够渐渐变好,希望政府可以每年都组织一次集体横渡活动,这对于我们这些‘发烧友’来说,真的是一个福音。”从小在珠江边长大的张先生对记者说。

  对于市民的提议,广东天文学会的专家建议,如果明年政府组织横渡珠江活动,则最好把日期定在7月15日。因为明年7月15日是珠江的丰水期,最高潮位可能会超过1.5米的警戒水位,而且充沛的雨量也可以让水质更加良好。

  市长:继续努力,继续整治

  市长张广宁多次强调,横渡珠江活动的目的意义在于:一是检验综合整治珠江的成果;二是进一步贯彻省委、省政府整治珠江的指示精神,督促各部门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整治珠江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号召广大市民从我做起,爱护珠江,人人有责。前日,在游完全程登上终点码头之后,张广宁对记者们说,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下决心排除一切困难,进行截污、清淤、引水,同时整治两边的河涌。他更坚定地表示:“我相信,总有一天,珠江天天游泳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穗今年40亿元治理污水

  2009年全面完成河涌截污

  本报讯(记者/刘静实习生/李利坚通讯员/彭承宜卢绍琨林铭关扬)沙河涌、猎德涌两岸年内将出现片片美景!笔者昨日从广州市市政园林局获悉,珠江经过治理实现了“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的目标之后,广州市污水治理将朝着“八年江水变清”的目标全速推进。今年广州市投入污水治理资金将达40亿元,重点加大内陆河涌的综合整治力度,重现河涌岭南水乡的特色。在沙河涌、猎德涌等5条河涌的综合整治全面启动的同时,康乐涌、墩和涌、棠下涌和大塘涌等30多条河涌的截污工程也已全面展开。

  市市政园林局局长冉申德介绍,与北方大多数城市相比,广州河网发达,共有231条河涌,全长913公里。按照城市治污规划,这231条河涌都要实现截污,目前已完成的有新河浦涌、沙基涌、马涌、赤岗涌等27条河涌,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今年底前还将完成沙河涌、猎德涌、乌涌、车陂涌、黄埔涌等5条河涌的综合整治。到2009年全面完成河涌截污。

  西航道引水工程本月底动工

  每年1亿立方清水“洗”珠江

  本报讯(记者/严丽君)横渡珠江活动告一段落,但广州治理河涌水系的工程却远未结束,今年广州计划投资40亿元进一步整治水系。如今半年已过,水系整治工作也逐步推进。记者昨日从城建部门获悉,西航道引水工程本月底将动工,从此西航道每年将为广州引来1.04亿立方米的活水。据悉,西航道引水渠始于西航道广和大桥上游,输水线路长约38.23公里,沿华南三期路(鸦岗大道)北侧向东。这条纵向调水通道将把西航道的水通过泵站和水渠引入新建的环胺人工湖蓄水,再将水抽到海拔较高的磨刀坑水库和耙齿沥水库,利用山势向东自流到天河和黄埔地区的河涌。

  据悉,引水工程将覆盖白云、天河、黄埔等区14条穿过市区的河涌,每年引水将达1.04亿立方米。

  西航道引来活水后,广州最大的人工湖—白海面也将受益。据介绍,白海面水面4.5平方公里,可以蓄水1800万立方米,耗资估计达4个亿。该人工湖不但调节流溪河的洪峰,为石井河以及其他分支河涌换水,还能实现抵御咸潮,为广州增加新的水源地。

  人物访谈

  “游完珠江,我们压力更大!”

  ——访市政污水公司总经理刘军

  本报讯昨天上午,在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召开的全面推进河涌综合整治通报会上,负责河涌截污以及污水处理的市政污水公司负责人刘军就珠江游以及后续情况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记者:12日的珠江横渡圆满结束,表明珠江广州段的治理获得阶段性成果,你们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

  刘:不,我们的压力反而更大。珠江游是告诉市民现在水质没有问题,但我们的任务是保证以后珠江都可以让市民去游泳,这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记者:你们自称是“治污人”,怎么理解?

  刘:以珠江游为例,我们前期封堵了沿岸的53个排污口,不能当天游完就又开了,这些都是有长远计划的,是我们“治污人”的使命。我们要继续保证和提高珠江水质,让市民可以放心想什么时候游就去游。记者:以后还会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治理珠江的成果?

  刘:整治珠江难,维护治理成果更难;维护治理成果难,治理其他河涌更难。市内所有河涌的水最终都是要流入珠江的,如果不治理好那些河涌,最终还会污染珠江。因此,接下来的重点是逐步将231条河涌治理好。

  记者:听说其他一些城市污水厂不运行,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广州在这个方面做得怎样?

  刘:一方面,是污水厂的运营成本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是工厂收集不到污水,因为在建厂的时候没有同步建设管道。我们广州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好,污水厂与排污管道同时建设,而政府无论在资金、政策方面都给予极大的支持。但作为一个成熟的大都市,广州建立污水厂起步较晚,而且面临着拆迁、改造等问题,所以今后难度会更大,任务会更重。

  记者:在治污水方面,珠江游已经证明了我们迈出了成功一步,你觉得还有什么要值得注意的地方?

  刘:治污不仅仅是污水治理厂和政府的事情,还需要环保、卫生、水利等部门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市民都行动起来,日常生活用水是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市民要注意生活污水排放规范,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刘静李利坚彭承宜卢绍琨林铭关扬

  排污不达标企业必须迁走

  广州市环保局局长丁红都谈珠江整治后续措施

  本报讯(记者/袁丁实习生/朱俊杰)横渡珠江的完满成功,使得广州市民对珠江整治的成效以及今后工作更加关注。广州市环保局局长丁红都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2010年前江水变清的目标,广州外环线以内污水排放无法达标的工厂,必须尽快迁出。

  “目前珠江横渡已经成为现实,不过要实现彻底变清的目标,我看在‘十一五’期间应该可以达到。”丁红都对记者说,“到2010年亚运会,珠江广州段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来自全亚洲的朋友。”

  丁红都告诉记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环保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继续完善广州市的水环境功能区划,针对水源保护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不同区划,按照其各自的功能用途分类别实施保护。

  在控制工业污水方面,广州将继续强化对企业排污的监管。目前,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已经达到了达96.05%,“的确还有些企业排放未能达标,假如整改后依然无法达标,那我们就只好让他们迁出外环线。”丁红都说。

  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丁红都表示,除了继续建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外,还要强化对处理厂本身的监管。“目前广州的污水处理厂都实现了在线监控,他们处理过的水,也必须达标。作为监测部门,我们不能漏过这个环节。”丁红都告诉记者,在“十一五”期间,广州全市(包括新、老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要达到100%。

  丁红都最后表示,包括珠江在内的广州水域水质,现在已经完全达到了创建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有关标准,广州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国家环保总局对广州“创模”的验收。

  “给停泊船只围上环保浮标”

  广州政协委员邹荣亚提议严控船舶污染

  本报讯随着前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千人畅游珠江”活动的落幕,今后将如何继续保护母亲河的水质问题,也成为众人焦点话题。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渔政支队支队长邹荣亚,作为首位向市政协提交《关于有效控制船舶污染母亲河的建议》提案,引起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

  昨日,邹荣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数条如何治理珠江建议,如在内河兴建站点回收垃圾、码头上最好采用环保浮标等等。

  【提议一】停泊船只围上环保浮标

  经过连续几个月的整治,目前途经广州珠江段的船舶乱排放污水现象有所遏制。广州市近期也将出台关于规范船舶生活污水《通告》,将明确珠江广州河段船舶生活污水的禁排区域,并规范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和处理的办法,填补广州市船舶生活污水管理规范的空白。

  值得欣慰的是,广州市市政园林局近期将有条件且经预处理后达标的码头污水接入市政排水管道,年底基本完成珠江东河道、饮用水保护区等重要水域码头范围内配套设施的改造工作。

  在码头上还应采用环保浮标,所谓环保浮标,就是在船舶停靠码头时,工作人员将浮标围住船只,一旦该船排放污水或废油时就会漂浮在浮标周边,不易扩散,达到控制排污的目的,同时可以为执法人员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提议二】内河兴建站点回收生活垃圾

  “在内河上能否像高速公路边那样设立站点?”邹荣亚提议。一般情况下,一艘渔船上安装的生活污水回收箱,5个人排放一周生活污水就装满了。如果船只专程拿到码头去排放,一是浪费时间,二是附近未必有码头。对此,如果在船只经常途经的地方设立类似加油站的休息“驿站”。这个“驿站”主要由报废的交通船兴建而成,上面可以购物和休息,同时设有大型的垃圾回收点,可以方便途经船只投放垃圾,该站点每天则将这些生活垃圾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李慧燕

  各地反响

  佛山

  优质水汇入珠江干流

  本报讯(记者/李晓玲通讯员/黄芳)佛山境内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均属于珠江水系。一直以来,佛山市从未放松过对流经境内的大江大河的保护。据佛山市监测中心站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佛山市对境内大江大河水质进行了严密监测监控。在境内西江干流、平洲水道、容桂水道、顺德水道、东海水道、东平水道、潭洲水道等七大主干流上,共设12个监测断面,每年对断面水质取样监测6次以上。

  此外,佛山市还在境内大江大河上设有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质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监控。长期以来的监测结果表明,佛山境内主干流汇入广州珠江的水质,一直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水质标准。

  东莞

  22亿元治理水环境

  本报讯(记者/谭志红)7月12日,广州成功举行横渡珠江活动。昨日,东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横渡珠江增强了东莞治理水环境的信心。

  近年来,东莞为治理东江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保护东江水质,东莞在东江、各大水库的取水点划定了64个水源保护区,并划定东江和东莞运河陆域三公里、石马河集雨范围和十大水库集雨范围为畜禽禁养区,总面积达1373平方公里。

  今年以来,东莞还投资22亿元,建设东江与同沙水库、松山湖水库等九大水库联网工程,总库容达到1亿多立方米。

  清远

  “洁净工程”清洁北江

  本报讯(记者/梁有华)日前广州市举行3500人横渡珠江大型活动,令在珠江上游的清远人产生了几分自豪和激动:珠江水质的保护和治理,作为上游的清远人多年来为此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了“洁净工程”,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在引进项目时对污染大的项目坚决拒绝引进。通过多方努力和结合治理,使北江清远段的水质一直保持优良,没有因工业的发展而受到影响。

  肇庆

  将净化七成生活污水

  本报讯就在3500多广州市民畅游珠江体验珠江整治成果之际,记者昨日走访了肇庆市环保局副局长杜金良,就珠江最大干流西江将如何保障水环境和现有的水质情况和下一步护理规划等问题进行了采访。据悉,目前该市在现有的4个生活污水厂的基础上,正在陆续再投建4个,力求5年内8个生活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率达到70%。

  据杜金良介绍,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占了近一半的流量,担负着珠三角200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西江的水质好坏对珠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西江封开至肇庆段由于护理得当,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水平。目前全市设在西江干流或主要支流上的19个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全部达标,水体质量相当好。

  谢辉郑君

  图:

  一对爷孙俩在珠江边游泳嬉戏。成功横渡珠江让珠江水质问题再次成为广州的焦点话题,市民对母亲河充满期待。刘力勤钟锐钧摄

  下水游珠江前,小选手们在互相喷水玩闹。杨凯符超军郎树臣摄

  横渡珠江。杨凯符超军郎树臣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