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没必要对“鼓掌”嗤之以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9:25 上海青年报

  □化民

  被称为“德国最佳室内乐组合”的“12把大提琴”在上海音乐厅举办“弓弦之舞”音乐会时,又遭遇了观众的种种不文明行为。除了“迟到”、“相互讲话”、“制造出很大的噪声”等行为,观众对“应艺术家要求,在曲目之间请不要鼓掌”的提醒置若罔闻,每当一曲结束,观众席上就会传来一阵阵凌乱的掌声,大提琴家们只能彼此交换无奈的眼光。(

7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观众因为被精彩演出所感染,进而不自觉地鼓起了掌,却因此遭到媒体和一些高雅国人横加指责,让人费解。大家都知道,按照中国的传统,观众的掌声常常是舞台表演者评价的标尺。除了喝倒彩外,观众的掌声越多越热烈越持久,说明演出得到了观众认可,“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也是媒体表达演出成功的标志性语言。而不鼓掌、不叫好,则表达不出观众对艺术家辛勤演出的肯定和尊重。

  但德国的礼仪似乎和中国不一样。如在这“12把大提琴”看来,组织者就认为曲目之间不能鼓掌,否则就是对艺术家的不尊重。事实上,当中国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时,艺术家们开始还有些不解。好在柏林的艺术家们很快就习惯了中国观众的热情,欣然“笑纳”热情的掌声,并且在演奏完一首曲目后就微笑着集体起身,向观众鞠躬致谢。

  到底是中国观众不会鼓掌,还是演出组织者的要求过于苛刻?中西文化的差异,淋漓尽致地折射于观众“掌声”中。笔者注意到,网上对这个“鼓掌”也争论不休。同意鼓掌一方认为,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该放弃自己的传统,应该让来赚中国人钱的外国人学会入乡随俗;反对鼓掌的则认为,好的观众应懂得欣赏音乐,尊重艺术家,尊重台上的演奏者,而不仅仅是只知道大声地、夸张地鼓掌。

  鼓掌还是不鼓掌,其实大可不必那么较真。笔者以为,倘若国内的观众能适应外国的礼仪,能按照“12把大提琴”的特点,恰到好处地把握好鼓掌火候,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不过,中国观众大多不是外交官,也不是音乐家,能按照国外礼仪把握掌声的,毕竟是少数。中国观众大多是凡夫俗子,短时间内不可能变成学贯中西的绅士,在自己的国家里,一时不习惯西方礼仪,按照在国内几千年养成的传统方式鼓掌,恐怕也不是什么错,况且,人类的本性是相通的,即便你不懂西方礼仪,外国的艺术家们一样能通过掌声来感受尊重或轻视。不然,为什么面对中国观众“无礼”的掌声,“12把大提琴”会被感动,要集体起立,向观众鞠躬致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