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希望更多领导去“母亲河”游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0:36 华商网-华商报

  ■邬凤英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日前和广州3500多名市民一起,畅游了珠江(7月13日《华商报》)。这一在全国省市中绝无仅有的举动,证明了去年原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作出的要游珠江的宣示,并不是放空炮。诚如张广宁上岸后所说:“本次横渡不是为了游泳而游泳,而是对此前治污成绩的检验。”

  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只要我们尊重事实就必须承认: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曾大面积发黑发臭的珠江水质已明显好转,可以游泳。这个结论是省长、市长和3500名市民一起用身体验证的。

  自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口号以来,如何治理各地被严重污染的“母亲河”,成了很多地方领导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但关注归关注,能够像广州这样,在一个不算太久的时间里拿出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的,还真不多见。广州的秘诀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秘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省长和市委书记早早就向社会公开了“游珠江”的目标,自断了退路。这样一来,一个原本可轻可重的环境专业问题,就变成了领导者公信力问题,变成当地党委、政府的威信问题,甚至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这就为解决问题注入了强大的意志因素。

  也许正因为如此,此类行动也最容易遭到质疑:这是不是作秀?我的回答是:还要看。如果他们这次游完了之后,就把珠江污染问题弃之脑后,那就难逃作秀嫌疑;反之,如果以后省、市主要领导和市民畅游珠江成为广州一个年年上演的“保留节目”,并以此作为保护珠江的“硬约束”,那就不能说他们作秀了,而应该肯定这是他们对珠江的一种真情实感。

  另一个会被提出的问题是:代价是不是太大?的确,为了保证这次活动,广州市可以说是所有用得上的手段都用上了,“畅游”的成本不低。但这其实也是对前些年不顾环境盲目追求GDP增长的一种矫正,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只要这些措施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子孙后代能从我们手里继承一条清澈的珠江,这样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还有人可能会质疑:这种方式过于依赖领导个人的意志和权力,没有体制做保障,是否有推广的价值?诚然,环境保护最终要靠体制和法律的完善,要靠社会力量的成长。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法律法规也好,社会力量也好,也不是一天就能够发育成熟的。难道在这一切来临之前,就不能先想点别的办法?况且,运用目前较为集中的权力来推动环保,与推动体制完善等等也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这是一段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的歌词,也是无数华夏儿女对故乡最亲切的回忆,因为正是黄河、长江、珠江以及各地大大小小的“母亲河”哺育、滋养了中华文明。现在有数字显示,这些“母亲河”有70%因为我们的急功近利而被污染了,这让我们无法面对子孙后代。现在,广东的领导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交出了一份答卷,其他地方的领导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