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十万处传统建筑现存仅一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0:36 南方新闻网

  十万处传统建筑现存仅一成

  专家建议将保护文物的紫线规划列入地方立法

  紫线,城市中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市紫线规划》即将完成,它将让深圳的历史更加完整地延续。昨天上午,深圳市规划

局、文化局邀请了上10位专家召开座谈会,专家一致提出,“紫线”不应成为“虚线”。建议将紫线规划以地方立法方式确定下来,让紫线保护具法律效应。

  文物古迹以“深圳速度”流失

  赖德邵,深圳市著名文管专家,市文管办高级研究员。他带来了这样一组数据:深圳改革开放前自然村落有1500多个,所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传统建筑在10万处以上。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掌握的信息,现在已不到1万处。如此,保留下来的部分仅仅10%左右。深圳目前有各级保护单位180多处,这个数字只占现存传统建筑等的1.8%。“深圳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深圳文物古迹的消失速度更快!”

  文物古迹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深圳独特的文化现象,让与会专家认为保护现存的文物古迹,同时也是在保护深圳在全国绝无仅有的文化。深圳位于岭南文化圈中,是广府、客家和外来三种文化类型的结合地。中国规划院为《深圳紫线规划》做调研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宝安有13处紫线保护对象,它们集中分布于珠江东岸和龙华观澜部分。阳台山、凤凰山将13处保护对象分割开来,东边靠龙岗聚集的是客家文化,西边是广府文化。

  当代建筑也被纳入紫线保护

  在《深圳紫线规划》中,上海宾馆、地王大厦、深圳博物馆等也成为紫线保护对象。相比文物古迹,它们那么“年轻”。中规院的专家称,不同城市在紫线具体内容和深度上有差异,深圳将当代建筑也纳入紫线,毕竟深圳主要成就还是最近26年发生的,这也是深圳历史上最值得记忆的一段。去年深圳评选了十大历史建筑,它们被全部纳入紫线规划中。

  中国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解释说,《深圳紫线规划》对文物周围环境提出控制要求,整体原则不仅保护文物本体,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维持文物的整体风貌。赖德邵说,深圳客家围在全国是独树一帜的,但就是由于周围近年来新建了一幢幢颜色、形状各异的农民房,整体环境条件不符而最终未能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让文物产生旅游经济价值

  豪宅千金易求,古宅百年难得。紫线规划让与会专家对深圳将来的文物古迹保护充满信心。但也对《深圳紫线规划》的执行力打了一个问号。

  “前几天我看报纸上登了讲我们现在做规划的观澜旧区,18间清代民居被拆。谁来负责任?我也没有听说哪个因为拆老房子被枪毙杀头或者坐牢的。”规划国土局总规划师郁万钧说。对此,赖德邵建议,深圳将紫线规划以地方立法的方式确定下来,让紫线保护具有法律效应,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赞同。

  紫线范围内的文物古迹保护在面对人为毁损的同时,还面临一个修缮资金来源的问题。考古学出身的廖臻说,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将社会资金引入文物保护当中来。政府首先理清这些历史建筑的产权关系,实行建筑产权转让。居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没有钱修缮,但也有有钱想住老房子的。是否可以让一些有钱的同时对文化比较重视的人把这些老房子作为他的私人财产,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修整。

  周劲是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师,他以张艺谋在广西策划的《印象刘三姐》为例建议,通过一些活动或者包装,让文物古迹具有商业价值,筹措保护资金。“文物只要更新功能,也能具有商业价值”。

  专家反思

  东门改造:三百年历史片瓦无存

  在昨天的座谈会上,专家们痛心地说,东门改造后历史遗迹片瓦无存,如果当年已有紫线规划,现在的东门还能触摸到历史的印记。

  东门商业街,明代末年开始形成,康熙期间达到发达地步,曾是深圳地区和香港地区一个经济文化中心地带。2003年东门商业街改造完成。对于改造后的商业街,与会专家痛心地给了一个不及格,因为已有300年历史的老街在改造后片瓦无存。赖德邵说,东门商业街是深圳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结合最为典型的地方,但是现在“300年的历史就这样一笔勾销,一点痕迹都没有了”!

  规划国土局总规划师郁万钧回忆说,早年深圳领导有一个指导思想——深圳很年轻,没有什么可以保护的。虽然在东门改造之时,中国规划设计院也曾经做了一个保护规划,但是由于改造权已经下放到区政府,而具体实施改造的是开发商,所以片瓦无存的事实由此造成。“后来,深圳申报国家花园城市,被国务院退出来,要求深圳补充城市建设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才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

  “有多少深圳人知道深圳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与会专家说,紫线规划如果早几年出来,东门位于紫线范围内,改造就不会如此“草率”。将传统建筑、历史环境纳入现代生活是创造理想人居环境的理性途径,无论发展还是保护,同样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需要。采写:本报记者唐洁

  图:

  游客在大鹏所城参观,“紫线”内的古迹应注重整体环境的保护。

  本报记者张耀波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