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区司法窗口下移到村 化解农民怨气与困难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0:42 新华网 |
新华网上海7月14日电 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化解农民怨气与困难 --上海市金山区司法窗口下移到村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慎海雄、肖春飞、吴复民 有人曾这么拆解“和谐”二字:“和”是“有饭吃”,“谐”是“能说话”。在上 海金山区,这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而司法窗口下移至村,农民有怨气、有困难,也能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找到倾听的对象。金山区委书记李毓毅说,司法窗口下移到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把矛盾激化率控制到最小,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稳定环境。去年,金山区农村各类矛盾基本就地就近解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就像农村合作医疗一样,小病小痛在村里就解决了,不会拖成大毛病,也不用小毛病就上大医院。 模式:一村一室专人调解 2005年,金山区各村(居)委会全面建立村(居)委会司法信访接待站,为上海市首创。到2005年12月底,全区各镇、街道、金山工业区共建成136个村、65个居委会司法信访接待站,聘用专职接待人员217人,轮流值班人员349人。长兴村党总支书记徐仁娟这样说:“依法信访有场所,化解矛盾有专人,控制上访源头有成效。” 记者日前在金山区走访了多个镇的近10个村,看到每个村委会均设有房间独立的司法信访接待站,有统一模式的醒目标志和“接待站工作流程”“接待人员守则”和“接待站工作职责”,每周7天均有人值班。 金山区的司法调解工作人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老干部,如退休的村支书、老司法干部等,政策法律意识强;二是专职干部,他们基本上接受过培训,一般还在村委会或村支部兼个职务;三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处事公道,老百姓愿意听。接待人员的报酬由村里支付,每个村标准不一。山阳镇中兴村司法窗口专职接待员吴仁云退休前是金山区法院法官,每月村里补助他800元。他说,每个月接待上访群众10次左右,多数是因病致贫要求补助。 金山区政法委书记刘正贤说:司法窗口接待人员必须遵守“五四三二一”服务公约,五就是“五心”:对来访者要细心听、耐心讲、真心查、诚心办、公心调;四就是“四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句稍候谅解、一杯茶水暖心;三就是“三个不忘”:接待调解不忘原则、不忘法律、不忘纪律;二就是“两个转变”:变上访为下访、变等案上门为出门巡回收案、现场办案;一就是“一个宗旨”:立足农村,服务群众,做到有纠必接、有接必调、有调必果,以高效、优质的服务态度,树立起窗口良好形象。公约简明扼要,没有大道理,没有大话套话,老百姓欢迎,接待者易做。 实效:“上访大镇”50%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 金山区村级接待站自2005年6月底完成创建到12月底,共接待调处来访纠纷2472件,其中主要有邻里纠纷603件,拆迁纠纷369件,赡养纠纷269件,宅基地纠纷194件,较好地发挥了化纠纷于基层、于萌芽状态的积极作用。金山区司法局也因此被上海市记三等功。 记者在漕泾镇了解到,这个镇是上海市化学工业区所在地,拆迁工作力度大,一度是“上访大镇”,有句“生产队长带头闹,村干部们拉不牢,调解人员来回跑,镇长书记吃不消”的顺口溜。从2005年6月7日接待站成立后,接待站人员共接待来访群众628批次,共计1884人次,调处各类纠纷达508件,调结率82%,到镇、区信访的人数明显下降,接近50%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就得到妥善解决。 张堰镇、村两级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2005年1月至11月共受理纠纷91起,其中86起是由村接待站受理的,大大降低了上访率。 廊下镇万春村七组去年曾发生一起险些酿成惨案的母子财产分割纠纷:儿子钟某扬言不满足条件就要杀人,以命相搏。村接待站得知信息后,及时与镇派出所、司法所取得联系,约钟某到接待站做思想疏导工作,使其情绪稳定下来。12月中旬,钟家又为此事争吵起来,钟某用木棍砸碎玻璃窗、敲坏纱门,邻居怕他打人就报了警,村接待站得知情况后再次介入,上门做调解工作,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达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既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平息了一起可能激化的纠纷。 吕巷镇姚家村党总支书记柴桂云深有体会地说,村里有了接待站,村里的电话有人接,群众来访有人办,改变了以往由于村里干部人手紧、会议多、村务忙,在村民来访和纠纷处理上“群众等着办、调解干部拖着办、办不了就将矛盾上交”的现象。 启示:一定要让群众诉求渠道畅通 金山区委书记李毓毅说,针对由于利益格局调整而导致矛盾增加的现状,司法窗口下移到村,使得维护稳定的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既有利于把握农村舆情,又使农民向上诉求渠道畅通,是新形势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他认为,群众的各种来信来访,大量是可以就近解决的,真正无理取闹的很少,但是往往由于基层没有相应的接待机构和人员,群众向上反映困难的渠道不畅通,结果小事拖成大事。建立村一级司法窗口,让农民遇到困难近距离就可以找到说话的地方。 李毓毅说,金山区近年来采取了包括司法窗口下移至村的多种措施,使党员干部熟悉农村情况、掌握农村动态、解决农民困难,及时、敏锐地获知农村种种可能危害社会稳定的隐患并及时化解。 记者了解到,金山区近年来广泛推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比如136个机关党支部和136个农村党支部结对、125名青年干部驻村工作、千名机关干部帮万名困难群众等,使干群关系进一步紧密,及时解决了群众困难、安抚了群众情绪。例如,新农镇新民村学生冯某父亲因癌症去世,爷爷不堪贫困自杀,而他因欠费被学校扣住了中专毕业文凭,走投无路之下,情绪激烈。联系新民村党支部的区财政局干部席德华获悉后,多方协调为他拿回了毕业文凭,又替他找到工作,并让他家享受了“低保”,他由此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 2006年,金山区进一步开展村(居)委会法律援助接待站工作,主要是依托全区各村(居)委会司法信访接待站,在全区全面建立各村(居)委会法律援助接待站,进一步方便困难群众就地求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