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银行提速收费 凸显银行治理存在重大缺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4:40 温州新闻网

  我向来不反对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并适当收取服务费。在录制央视《实话实说》节目时,我就说过商业银行可适当收取储蓄卡年费。一是,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储蓄卡是一种新型业务,银行适当收费是合理的;二是假如持卡人拒付年费,不排除银行将储蓄卡账户转为一般存折户,持卡人将无法享受储蓄卡的便利。即使消费者稍感被动,或许还会选择支付年费。

  谁想到,各家银行随后开始了提速收费。从2004年开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陆续开收储蓄卡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ATM跨行取款手续费和大额现金取现费等,最近又开始收取跨行查询费。银行收费的脚步没停下,消费者也没闲着。从“刷卡风波”和媒体评述,演化到此次人大代表上书和消费者起诉,再发展下去,谁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各种迹象表明,商业银行正在追求高回报,而每次都是银行先出招收费,消费者则开始分散的个体抗争。消费者与银行对簿公堂只是个案,但足以说明消费者正在逐渐失去耐心,原本平稳的利益格局正在被打破,商业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确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在我看来,银行提速收费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治理存在严重问题。有人认为,银行治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银行是否建立起了“新三会”的公司体系,还要看银行体系是否安全有效。我认为,这是对完善银行治理机制的重大误解。1929年,一位美国企业家首次提出,“股东、雇员、顾客和广大公众都在公司中拥有某种利益,公司经理有义务保护这种利益”。这种企业管理经验,后来发展成为颇具影响的“公司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强调,企业只有关注赖以为生的其他群体(如股东、雇员、顾客、供货商、债权人和社会)利益,才能获得自身利益的长远发展。换言之,企业今天对得起客户,消费者明天将会回报企业;企业今天失去了短期利益,但却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外资银行纷纷抢滩国内金融市场时,国内商业银行确须做好残酷竞争的准备,而保持消费者对内资银行的信心,显得尤其重要。多家商业银行无视消费者承受力,单方提出收费方案,这是对消费者信心的严重挫伤。

  多家银行联手提速收费,这种做法首先涉嫌违反《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制定服务价格、提供银行服务应当遵循合理、公开、诚信和质价相符的原则,应以银行客户为中心,增加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还规定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价格,商业银行制定和调整价格时应充分考虑个人和企事业的承受能力;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服务价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可见,监管部门其实非常体贴消费者,很重视维护商业银行与消费者间的良好关系,这自应成为银行完善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但在提速收费中,我们看不出银行努力实现“以银行客户为中心”、“充分考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受能力”和“保本微利”的思想。相反,银行收费提速还显现出银行的某种失信信号,凡与银行交往的人都会惊愕于银行突然提出的新的交易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交易对方突然提出重大的利己条款,往往意味着失信;即使相对方只得接受新的交易条件,但是否今后还与之交易,却很成问题。我赞成国民应竭力为国家做贡献。亚洲金融危机后,有些韩国民众不惜卖掉自己的金银首饰,将款项捐给国家,这种爱国之举着实让人感慨。而当下,我国银行业显未遭遇那种危机,经济环境相对平稳,而商业银行自称收费是基于成本考虑和国际惯例,其说法不尽情理,其做法近乎杀鸡取卵。

  究竟是何种原因推动商业银行采取这种短期行为呢?或许商业银行过度贪图商业化发展目标,而忽视了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或多或少应当体现出来的“国家信用”特点;或许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设定的考核目标过分短期和功利化了,而此届银行管理者根本无须顾及继任下届管理者可能承受的市场压力;或许个中还有更复杂的原因。我认为,确实应从我国银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仔细斟酌并完善我国的银行治理机制。

  来源:《北京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