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前县村级班子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9:02 红网

  “金库银库不如有个好支部”,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所在。为此,就如何加强县基层班子的建设,我县于2月22日至3月22日对全县基层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

  一、我县农村村级班子建设基本情况

  

  我县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357人,其中男性994人,占73.3%;女性363人,占26.7%。村党支部书记508名,其中男性488人,女性27人。支部书记年龄分布在34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49.3岁,其中35岁以下27人,36—50岁277人,51—60岁192人,60岁以上19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189人,中专、高中学历的320人,大专以上学历的6人。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有369人,占总数的71.7%;连选连任的支书数为334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多数班子较为团结,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在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交流中普遍感觉到,各支部班子整体状况良好,支部班子在农村工作中较好地起到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作为一班之长,能够统揽全局,带领班子成员努力发展各项社会和经济事业,造福一方、稳定一方。各支委在支部中的职能和分工较为明确,能够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各村(社区)能够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并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形式,支部活动得到了全体党员的响应和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此外,各支部还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常规基础性工作,健全了支部台帐,党费收缴、发展党员等工作开展正常。

  2、大多数村干部较为能干,具有较强的致富能力。近年来,我县开展了“三培养三带”活动,着力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目前大多数村干部具有较强的致富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村干部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年以上的达326人,占村干部人数的63.3%。90%以上的村干部生活水平在所在村居中、上等水平。

  3、大多数村干部较能奉献,具有较强的带富能力。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多数村干部有谋求发展之“识”。能把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首要职责,瞄准市场需求,选准发展路子,找准村级经济起飞的启动点。比如井头圩镇群山村把葡萄产业作为富民产业,近年来通过做强葡萄产业使农民生活水平人均增加250多元;大江口乡大江口村党支部引导村民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实行村集体与村里经济能人合股经营,兴办了一个年出栏2000头以上牲猪的养殖场、1150亩的玉竹药材基地和一个上规模的采沙场,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3.5万元以上,等等。

  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村级班子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需要引起重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1、部分村干部队伍结构不太优。在这次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由于农村党员干部年龄老化,不能继续留任村干部,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党员忙于个人赚钱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致使少数地方村干部新老交替有青黄不接的现象,村干部队伍结构方面存在搭配不优的问题。目前,全县村干部中35岁以下的128人,占9.4%;36—50岁的743人,占54.8%;51-60岁的417人,占30.7%;61岁以上的69人,占5.08%。中青年后备干部严重缺乏,全县在册的后备干部,平均每个村不足3人。

  2、年轻村干部素质不太强。少数村干部特别是年轻村干部,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认识不多,很少从政治上观察农村形势,关注农业现状,考虑农民问题;有的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缺乏明辨能力;有的群众观点淡薄,对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较重,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3、中年村干部功底不够深。调查表明,年纪大一点的村干部阅历较丰富,实践经验较多;年青一点的村干部相对而言文化程度较高,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年村干部大都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缺少学习的内在动力,认为学不学与搞好工作关系不大。由于不重视理论学习,理论功底浅,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不多,领悟不透,贯彻不力。

  4、老年村干部开拓意识不太强。少数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有的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够强;有的凭经验办事,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往往小富即安;有的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时常不思进取;有的缺乏对事物本质及其特殊性的分析能力,工作中往往“一刀切”;有的法律意识不强,习惯于用老办法、土政策管理村务。

  5、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太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方法不够好,以自我为中心,搞“一言堂”;二是实干精神不够强,虽有工作热情,但落蔸功夫不足,不能“一杆子插到底”;三是自我要求不够严,处事待人不能“一碗水端平”,难让群众信服,甚至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是政治立场不够稳,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有的甚至参与地方宗派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

  二、加强农村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1、突出重点“抓”,解决“不能配强”的问题。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加强村干部能力建设,关键是要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准配强一支坚强有力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是选人途径上,要打破地域、年龄、资历等选人用人观念,采取内选、横调、下派等方式,将政治可靠、懂经营、会管理、开拓性强、勇于进取、群众信任的回乡知识青年、复退军人、致富能手等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二是在选人方法上,要采取“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竞争上岗”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选贤任能。要大力推行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村支“两委”成员以及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兼职”,既精简人员,又便于协调工作。三是选人过程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村委会换届选举,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由村民大会选举党员和群众都较满意的村级班子。

  2、加大力度“育”,解决“不能干事”的问题。要采取多种办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轮训、分级培训制度,形成以党校教育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重点的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从实用科技、市场营销、政策法规等多方面提高“双带”,能力和政策水平。二是要建立健全村干部继续教育制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村干部到职业教育中心的村干部大中专班学习,参加“绿色证书”学历培训。三是要建立健全村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机制,选派一批优秀村干部到本地企业服务或到发达地区打工经商,鼓励村干部领办、创办科技示范基地或进行技术承包,既让村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为农民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三是要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成立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明确专人定期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储备大批人才。

  3、健全制度“促”,解决“不会干事”的问题。一是要明确工作职责。要完善《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和《村干部工作职责》,对村级组织分工,村干部工作职责、程序、考核、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明确全面取消农业税征收后村干部的重要职能职责是“调整农业结构、服务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管理村级事务、维护农村稳定”等五项内容。二是要健全民主制度。健全和完善民主议事、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特别是为确保村级财务及时公开,规范入帐,要健全一整套财务管理制度,村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做到机构设置、人员设置、办公设施“三齐全”;帐薄规格、科目设置、认帐方法、报表时间、档案管理、财务制度“七统一”。同时,对财务帐目要实施“二审一公开”,即村组财务、收支凭证除一支笔审批签字外,统一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检盖章方能入帐。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办事行为,以此推进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解决村干部“不会干事”的问题。

  4、保障待遇“留”,解决“不愿干事”的问题。一是在政治上要给奔头。要建立科学的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严管严惩、扶正压邪、优胜劣汰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建立村干部目标管理制度,实行“定岗定责,评级升级”,定期对村干部工作业绩进行民主评议,评出级别等次,对评出的末等次村干部进行劝退或免职,高等次的则给予奖励。二是在经济上要给甜头。改善村干部工资结构,按照责任的大小、业绩的多少、贡献的高低来确定村干部的收入分配,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合理局面。同时,要配套制定村干部退休养老保险等制度,激发村干部的工作活力。

  5、营造环境“扶”,解决“不敢干事”的问题。一是要营造创业环境,加大对优秀村干部的奖励力度,特别是对那些因大胆改革、大胆发展、大胆维稳、政绩突出而有争议的村干部,及时帮助他们澄清是非,大胆使用。二是要营造政策环境,加强对村支“两委”的领导,正确处理村支“两委”的关系,做到总揽不包揽,指导不指令,分忧不分散,解难不责难,全力推进村支“两委”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三是要营造舆论环境,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村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分子,使其他村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劲头。四是要营造治安环境,不断增强村干部的民主素质和法制观念,加大执法执纪力度,严肃查处违法乱纪行为,提高村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同时,要严厉打击社会邪恶势力,对那些因触动少数人利益而遭抵触和人身攻击的村干部,旗帜鲜明地为其保驾护航,营造“支持村干部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莫雄辉整理)

稿源:红网 作者:东安县委组织部课题调研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