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越轨”消费的道德虚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0:00 红网

  近日,吉林大学社会学教授董才生针对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追求个性、享受生活的情况比从前多了,有条件也有空间,学生各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在这个时候,一些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容易产生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糊涂消费等“越轨”消费行为。(7月13日新华网)

  近年来,围绕大学生消费的“越轨”行为,社会一直指责较多。既使如此,高校内

穿的讲牌子、吃的讲档次、用的讲品位豪华消费之势依然强劲。“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才算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流行于校园的顺口溜,便形象地勾勒出了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一些媒体还推波助澜地给出了“大学校园告别寒窗时代”的评论。

  大学生的这种“越轨”消费,有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取决于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其批评是以学生的父亲一辈为参照系,时代背景不同了,这种参照没有可比性。对这种过于宽容的观点,笔者并不能苟同。可以说,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只说明了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非道德观念、节俭意识的萎靡。

  “奢是致祸之兆,俭为家业之福”。这既是泱泱大国的千年古训,也是社会个体应有的操守,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节俭美德不可丢。而在高校内出现的种种非理性消费和炫耀消费现象,都有悖于社会着力倡导的荣辱理念,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了学子们节俭观念的淡化、退化。它不但是一种心理上的虚荣,更是一种道德上的虚荣,在攀比、面子观念支配下,冲破了道德常态的约束,随心所欲。

  社会的进步,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提供了追求生活、享受生活的可能,但作为完全处于消费状态、无自食能力的学生来说,其一切消费都来源于家庭、取决于家境的好坏。父母“一稼一穑来之不易”,而对于几十年收入才能供奉一位大学生的贫困家庭来说,“粒粒皆辛苦”的滋味就更让人酸楚和沉重。因而,念父母劳作之苦,思社会发展之求,这才是当今大学生应有的品行。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就是明天的希望。养成节俭习惯,这不但是社会所需,也有利于自身励志、修行、持家,切不可漠然视之。

稿源:红网 作者:陆志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