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新建大厦都该刻建设者姓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5:21 新京报

  中国改革以前是没有流动,现在是流动率过高。针对中国的国情,恐怕还是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体系比较好。

  李强

  我们目前奉行的是劳动力市场体制,劳动力市场明显供大于求,人们获得职业相当

不容易。按道理,人们应该十分重视、尊重甚至珍惜自己的职业或职位,但为什么还是普遍存在不敬业的现象?为什么普遍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看不起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态度?笔者以为,这有观念上的问题。

  中国社会有一种很不好的社会意识,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笔者的研究曾证明,中国是“倒丁字形”社会结构,多数人当然处于职业的下层,而社会流行的等级观念看不起下层。人人都想往上爬,这样,多数的就业者没有职业荣誉感,于是当然就缺少敬业精神。比如,看不起服务业,认为低人一等,相比之下,其他很多国家就不是这样。在日本,列车服务员就非常尊重自己的职业。

  为改变社会风气,应创立一些制度,以促进全社会尊重那些职业位置比较低的群体的工作。我们看一些古代的建筑,工匠的名字常常是刻在建筑物上的,这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表明劳动者的责任。所以,在今天的千千万万新建大厦上,应该刻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建设者的姓名,以示尊敬、尊重和责任。

  目前,中国正处在传统职业群体瓦解、新的职业群体形成的特殊时期。由于新的职业不断涌现,进入到新的职业位置上来的多是“新人”,所以,职业共同体和职业规范的建设就异常重要。然而,近些年,我们恰恰对这方面的工作相当忽视。比如,我们有超过一亿四千万的城市农民工,他们在城市就业的基本特征就是不稳定,就是缺少共同体的建设。其实,职业共同体的建设是整合处于解组状态的社会的最好途径。因为,农民工急于打工挣钱,他们必然要进入职业共同体,哪怕是一个小包工队;重要的任务是使得他们进入的职业群体形成稳定结构,在群体内部产生信任,协调小群体与外部的关系,雇主和用人单位应该为雇员提供保障等,当然就更不用说不要拖欠工资了。这样,从小单元看仅仅解决了农民工的个人生存问题,但是,从大单元看实现了社会的整合。

  关于通过职业共同体建设实现新的社会整合,具体说来,我们需要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职业道德建设。职业内部有着明确的道德规范。中国目前不是一般的道德滑坡,而是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传统上社会对一些职业有着明显的角色期待:法官的公正不阿、医生的救死扶伤、教授的为人师表等。然而,近来传媒上还不时出现司法腐败,医生“拿红包”,教授剽窃的消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固化法律规范,滑坡的道德体系却可以瓦解法律规范。我国目前是法律规范体系正在形成的时期,通过职业道德辅助这样的规范体系的建设就异常重要。

  第二,职业技术建设。职业是社会的分工体系。职业的很重要活动是专业的活动。任何一种劳动或职业活动都有技术可以钻研。比如,今天,中国制造的产品打遍全世界,产品特别是手工制品物美价廉,为什么会如此呢?显然是因为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农民工制作的工艺水平很高。但是,我们恰恰忽视了对工人追求工艺技术水平的奖励。过去,中国还强调技术比武、技术评比、技术考级,今天却很少耳闻了。中国建筑业是建国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我们在最近十年所建造的高楼、高速公路、城市建筑集群等,几乎超过了过去100年建造的总和。完成这些建设的工人(包括农民工)都是技术的高手,无论是瓦工、木工、漆工还是架子工、管道工等,都具备了与世界上包括德国、日本的技术工人在内的职业技术可以攀比的水平。但是,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这些人的大多数,没有被纳入规范的技术级别认定体系。全社会最为热衷的是对经济、技术、产业没有什么直接贡献的高考的分数,还给号称什么各省的状元的高分者以很高的荣誉。在此意义上,我们确实忽视了维护职业体系的核心环节———职业技术。

  第三,职业荣誉感和敬业精神。职业群体之所以可以自发地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是因职业的从业者具有很强的职业荣誉感和敬业精神。传统上,中国社会从事任何职业都是要敬神的,当木匠、瓦匠要拜鲁班为祖师爷,当郎中是要拜“药王”的。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缺少职业荣誉感和敬业精神。为什么呢?有多种原因。首先,改革以来虽然社会进步很大,但官本位的趋势仍在。于是,除官员以外的各种职业、专业受到忽视。有时候,连专业技术也要给予官员的位置以后似乎才有地位。比如,大学也强调行政级别,所谓院士相当于副部级等。另外,中国的社会上升机制也造成人们不尊重自己的职业。中国的高考,造成千军万马走高考独木桥,除了高考,其他似乎都不是上升的正规途径。

  总之,目前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变化太快,人们不断变换工作,缺少稳定性,比如公司、饭馆、企业,没有长性,动辄就转手,职业不稳定问题突出。中国改革以前是没有流动,现在是流动率过高。针对中国的国情,恐怕还是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体系比较好。在这方面,日本的模式值得考虑。在日本,“永久雇佣制”比较普遍,稳定的就业体系比较有利于形成尊业、敬业的局面。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