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一位即将读研的学生对研究生改革的看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5:24 新京报

  对于2007年北京大学将开始研究生培养机制试点改革,这两天《新京报》刊发了多条评论文章。作为一名将要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我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恕我直言,恐怕想要继续深造的众多大学生和硕士生,包括尚未踏入大学门槛的青少年,看到北京大学等10所试点高校录取全日制研究生将一律收费的新闻,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也许并非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可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疑问:在这样的培养机制

下,我攻读硕士生或博士生的学费负担,是加重了抑或是减轻了?特别是一些贫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

  我以为,这一疑问不容回避。解读现有新闻,我觉得答案总体是乐观的。因为按照北大“奖学金直接冲抵学费”的模式,只需获得三等奖学金就无需再缴纳学费,而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者还可以拥有一笔比较可观的生活补贴费用。然而仔细研读,我以为必须关注以下问题:

  其一,有10%的硕士生无法获得奖学金。诚然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申请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来筹集学费;但据北大称,他们将要设置的助研岗位博士生每月不低于450元、硕士生每月不低于300元;助管岗位则一般是每月800元,这显然是不够负担学费的。那么配套机制能否跟上?

  其二,尽管我们看到了此次改革奖学金数额的增加,但是为研究生设立这些学业奖学金以及专项奖学金的申请和评判标准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依然延续从前的模式,即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表论文数量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我并不希望是这样。

  事实上,这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以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国际接轨。申请过美国留学、或者即将去香港就学的人都知道,美国高校和香港高校的学费都是相当高昂的;但事实上,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包括美国当地学生),几乎没有人必须缴纳100%的学费。美国高校设置奖学金有两大特点:一是门槛较低,这保证了奖学金获得者的人数众多;二是范围广,一所高校奖学金的数量往往有上百种,而且绝不仅仅局限在学业方面。如果学生的实习经历丰富,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拥有卓越的组织才华,或在文体方面有特长,诚信记录优异,都可以成为获得某项奖学金的敲门砖。

  除此以外,你所在城市、区县的政府部门,一些大的公司、组织和个人,也会在他们的网页上提供丰富的奖学金。而有时候,其标准非常简单。我的外教mitch告诉我,他就曾经获得一个由个人出资设置的奖学金,而标准只有两条:一,你与她是同乡(来自于同一个州的同一个村镇);二,你考入她的母校。

  前几天刊发的《研究生改革需革除两大痼疾》的作者在文中提出,奖学金和助学金的金额和覆盖面应该足够大,但也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我以为改革后的研究生奖学金设置,可以种类多一些,每项的数额少一些。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最大程度上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奖学金进账来缓解学费负担;二,越全面发展的学生、更关注社会事务并为之服务的学生会获得更多的奖学金,这是对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学术研究的一个调整;三,由于没有金额特别高的单项奖学金,也在某种意义上遏制了腐败的发生。

  当然,要实现这一奖学金模式,必须充分调动企业以及个人(比如校友)对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从而把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国家承担过渡为高校和学生共同承担,并最终实现全社会共同承担的模式。

  □苏婧(清华大学学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