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撤凯歌——东江纵队北撤斗争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9:06 南方日报

  王曼

  今年6月30日是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烟台胜利纪念日。这一天,2583名东纵战士分别从广东抗日根据地奉命来到惠阳大亚湾沙鱼涌海滩集合,准备乘三艘美国坦克登陆舰飘洋过海到山东烟台,数千名从抗日根据地赶来的东江父老也集中来到海滩,挥泪同生死与共的战友们告别。当夜幕降临,起航笛鸣响时,三艘船上的战士们一齐唱响了《北撤进行曲》,

雄壮的歌声响彻了沙滩,飞向南海:

  “为了广东的和平,/我们要离别战斗的家乡,/我们要走上新的路程,/飘洋过海到遥远的北方……”

  这是一曲歌唱东纵北撤胜利的凯歌,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正在欢天喜地庆祝8年抗战胜利之际,蒋介石却暗中调兵遣将向我各根据地进攻。在广东就调来了新一军、新六军和54军等20多个师。我党为了全国和平,不愿互相残杀,特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一方会谈,经过43天复杂尖锐的谈判斗争,终于签定了“双十和平协定”。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我党在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问题上也作了有原则的必要让步,同意将广东、广西、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北、湖南、河南8省解放区让出,把上述地区的武装部队分批撤往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我东江纵队属于北撤之列。

  可是协定公布后蒋介石迟迟不予执行,却暗中指挥入侵解放区的军队继续疯狂进攻。在广东,进驻东江的154师就分三路继续进攻惠、宝、边坪山、龙岗解放区。我军组织强大力量给予迎头痛击。鉴于各地内战不停,我方驻重庆代表周恩来向国民党方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国民党军停止进攻。直至1946年1月10日,两党代表终于正式达成停止军事冲突的协议。

  为监督停战协议的贯彻执行,由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美国代表马歇尔组成重庆三人委员会,并派出代表在北平组成军调处执行部。我方指派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为军事执行委员。军调部成立后,即由我方代表方方少将、国民党代表黄伟勤、美方代表米勒上校组成军调部第八执行小组,来广东解决国共两军停战问题。

  但是,在军调处第八执行小组来广东之前,蒋介石已密令广东当局宣示“长江以南不在停战协定范围之内”,并限令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于此一月底肃清东江纵队”。内战在东江、西江和北江全面展开。我军全力反击,把国民党顽军一一粉碎。当军调部第八执行小组来到广州,张发奎极力阻挠执行小组的工作,并蛮横无理阻挠东江纵队前来参加谈判,连司令员曾生,政委林平也不让见,使军调小组无法开展工作。3月15日,林平接到周恩来的指示,到重庆向军调小组汇报,随后参加周恩来组织的记者招待会。他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华南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的情况,揭露了国民党广东当局所谓“广东没有中共武装”的无耻谰言。他呼吁全国人民、盟邦朋友、各党派人士一致维护并监督全部协议的实现。林平的发言在全国报纸刊出后,影响很大,国民党左派何香凝、民主人士蔡廷铠、国民党南方总部负责人等先后发表了声明,呼吁停止内战,停止对东江纵队的进攻。人民的强大压力终于迫使国民党当局不得不承认广东中共武装力量的存在,并签定北撤的三条协议,(一)承认华南有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二)同意北撤2400人,不撤退的复员,发复员证。政府保证复员人员的性命安全,财产不受侵犯,就业居住的自由;(三)撤退到陇海路以北,撤退船只由美国负责,具体回广东再谈。随后派出中共代表廖承志,国民党代表皮宗阚,美方代表柯夷组成重庆三人小组军事代表团到广州会同第八执行小组与广东军事当局谈判。

  这次谈判,国民党广东当局提出许多苛刻条件,都被我方一一化解。这场斗争我们终于获得了彻底胜利,我军胜利北撤。

  6月29日,东江纵队2583人(其中包括珠江纵队,粤中纵队和韩江纵队等干部骨干168人),分别由曾生司令员、林平政委(临登船时他奉命留下)、王作尧副司令员、杨康华政治部主任分别率领,按照预定时间到大亚湾沙鱼涌海滩,聆听方方少将的告别讲话。随后分批登上三艘运输舰,齐声唱响《北撤进行曲》,挥泪告别了8年抗战的故乡,迈上北去的战斗航程。

  经过7天的海上航程,7月5日到达山东烟台,受到烟台人民的热烈欢迎。北撤部队从此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建制,接受各种正规部队的军事训练。1947年7月,正式成立两广纵队,参加了豫东、济南、淮海诸战役。1949年奉命渡江南下,于9月抵达广东东江,与没有北撤留下的,后来重新组织起来的粤赣湘边纵队会合,组成解放广州的南路军,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广州,终于圆了北撤时要打回老家、解放广州的愿望。

  6月30日是东纵北撤60周年纪念日。我们这些北撤的老战士都已离休了,但当年那种炽热的革命精神依然时时激励着我们,只要一息尚存,我们会继续发挥余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作出贡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