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去香港科大还是去清华大学校长关注"港校掐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9:28 石家庄日报

  两场面试决定了他的选择

  19岁的刘泽汀是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的毕业生,进清华大学学习是他从小的梦想。今年初,刘泽汀由于成绩优异被学校保送到清华大学并参加了该校的面试。不久之后,他又参加了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的面试。两场面试后,他最终决定去香港科大读书。

  刘泽汀是一位笑容灿烂、相貌俊朗、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由于受光机工程师父亲的影响,从小他就对计算机、物理等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高中阶段获得了信息技术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竞赛奖。同时,担任学校学生会主席的他,还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校园里的活跃分子。

  2005年12月,刘泽汀参加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其中面试前后共用了10分钟的时间,我进去后,三个考官就连续不断地提问,问了一些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考生与考官之间基本没有什么互动交流。”他说。今年5月中旬,他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本应让刘泽汀和他的父母激动万分,然而,另外一场面试,却让他作出了新的选择。

  回忆起参加香港科技大学面试的过程,刘泽汀说:“在面试现场,3位专家用英语向我们同去的4个学生提了4个问题,我们也要用英语回答。一是让我们进行一下自我介绍,要求我们不要介绍获奖情况,而是讲一些在班级里发生的故事;二是让我们谈自己在竞赛中的想法和感受;三是考官问如果清华和香港科大同时录取的话,我们会选择哪一个;四是让学生提问,这是我最没有想到的一部分。结束前我们还随意地聊了些别的,感觉很轻松。”这和此前他参加的清华大学的面试完全是两种风格。他说:“我感觉香港的大学更关注人格、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培养。”

  回家后不久,刘泽汀得到通知:他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在全国7个全额奖学金中的一个名额,一共是40万港元。校方招生人员还告诉他,他之所以能获得奖学金,学习和竞赛成绩并不是主因,而是他的综合素质占了上风。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泽汀最终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他说:“香港的大学之所以吸引我,一是因为它有真正意义上国际化的背景,与国际接轨非常紧密;二是那里的老师全部是来自外国高校的博士毕业生,水平和能力也都很强;三是那里有很好的与国外交流的平台,通过这里走向世界很顺畅;另外,那里的教学硬件和奖学金都很有吸引力。”

  新闻链接

  中外大学校长关注“港校掐尖”

  由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引发的生源之争,眼下已波及到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围绕着港校“内地掐尖”“教育全球化”等话题,中外大学校长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海外高校:看好潜质优异的内地学子

  今年7月,内地考生报考港校的热情更加高涨,触动了许多人敏感的神经。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内,香港高校还将进一步扩大在内地的招生名额。目前,内地招生比例约占香港高校招生总数的10%,未来这个比例将上升至25%。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说,“港校热”是中国高等教育经受全球化冲击的第一波,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教育面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据他分析,海外高校看好内地学子的原因有三:一是海外高校面临本地优质生源不足的问题,而基础教育方面处于强势地位的中国内地,显然是全球招生的首选地;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学费越来越不成为制约学生选择海外高校就读的主要因素;此外,近几年来,中国内地与海外高校合作办学风气盛行,港澳地区高校在内地招生灵活自主,没有太多约束。

  另据分析,海外高校之所以能吸引人才,因为校方在选拔学生时不拘一格,有的学生高中平均成绩达到特定标准,即可免试进入大学;有的按高考成绩配以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个人潜质、心理素质。

  内地高校: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

  刘遵义认为,内地现行的高招制度,不能完全考核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唯分数论的考核,会吓跑一部分学生。

  蔡达峰指出,相比海外高校,内地高等教育在软硬件、文化、体制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教育全球化,有可能导致内地人才流失。随着教育全球化影响加深,学生的本土意识将难免受到冲击。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印杰分析说,通过港校升温,我们应该反思内地高校现行单一的人才选拔、人才培养模式,与其害怕抢夺优质生源,不如多练内功,使自身水平在竞争中上升,否则整体水平不提高,关起门来保护自己,没有出路。据新华社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