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给地球做CT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10:49 法制日报

  劳动者之歌

  本报记者 袁成本

  34岁的朱玉雷特别老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不止10岁。作为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震源队队长,朱玉雷的任务是带着队伍到可能蕴藏石油的地方打井放炮,取得相关数据

送地质专家分析。这是石油勘探的尖兵,是给地球做CT的人。

  黄河三角洲的盐碱滩、祖国西北的荒漠戈壁,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就是他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常年野外的风吹雨打,使他备显“沧桑”。

  近8年来,朱玉雷在东营市大本营的时间,每年都不足两个月,2002年则只有8天。那年,当他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辗转赶回家里的时候,妻子与3岁的儿子正在看春节晚会,他胡子拉碴的样子竟然把孩子吓得直躲。

  朱玉雷是从技工学校走出的工人专家,获得过“山东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然而,最让他高兴的并不是这些耀眼的荣誉,而是他勘探的地方发现了工业油流。

  当19岁刚踏上岗位的时候,朱玉雷就给自己约法三章:不打扑克,少看电视,每天拿出两三个小时学习。结合实际钻研业务,是他最衷情的事情。

  1998年,物探公司首次出征青海冷湖时,钻井设备经常卡钻,不仅价值一万多元的钻具掉到井里无法打捞,而且严重影响生产。为解决这一难题,朱玉雷跟着钻机逐井观察,反复进行了十几次实验,终于发现:卡钻的重要原因是在钻井过程中钻屑没有返出地面。为此,他设计了爆炸法和旋转法两种解卡新工艺,成功解决了卡钻问题。后来,该工艺获胜利石油管理局优秀成果奖。

  还是在青海省,在柴达木葫芦山—鄂博梁工区,他们遇到了又一难题:这里地表为坚硬的砾石,打一口井要耗费三四个小时,磨坏好几个钻头不说,以此速度根本无法按甲方要求完成任务。这时,朱玉雷挑头成立了攻关小组。白天,他们在打井现场试验,晚上回到驻地趴在帐篷里查阅资料,仔细研究不同深度岩性的变化,还多次到临近的钻井公司向泥浆专家请教。经过反复试验,他根据不同砾石区配制不同稠度的泥浆,终于攻克了难关,使打井速度一举提高十几倍。

  2003年2月,朱玉雷带队到准噶尔边缘的新疆中II工区,全部测线长达80公里,用水要派车到140公里之外拉,往返一趟需七八个小时。而每罐水只能打三眼井,再加上每台钻机配备的水罐支付的租金,生产成本极其高昂。朱玉雷琢磨着,能否用风钻代替水钻。此举的关键是如何取出钻屑。他组织力量改良钻井工艺,利用空气反循环的方法,让钻屑从钻杆臂与钻孔中间吹出。按此思路,他重新改装了反循环钻机。改装后,不仅节省了宝贵的水,而效率也成倍提高。原来使用水钻的时候,全队一天只能打井四十几个,而利用风钻反循环法后,一天能打450口!这个沙漠砾石区的打井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仅此一项,全工区节约成本368万元。

  像这样的技术革新成果,13年来朱玉雷共完成二十多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