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招生走出困局的三条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6日00:21 红网

  今年是近年来批评高考招生火力最猛的一年,高考作文挨了骂,北大清华挨了骂,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几位中国大学校长,不约而同地对中国现行高考制度选拔人才的办法,进行了激烈批判。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批评分数成了惟一标准,差一分也不行,影响了学校自由挑选人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批评填报志愿的方式,如果第一志愿未被录取,而第二志愿学校又已录满,高分学生也会落榜。(7月15日《中国青年报》)。

  高考制度不可废是共识,高考招生不可不改也是共识。但类似“迈小步,不停步”渐进改革的策略,也不能年年“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我以为风险不大,意义不小的改革,至少有以下三招。

  一是在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同时,给考生增加考试的机会,至少可以改一考为相隔数月的两次考试,允许考生以自己满意的成绩参加录取。虽然水涨船高,竞争的格局没变,但像跳高、跳远都可以跳上几次,心态的紧张程度是可以改变的。考分的高低,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难免带有撞大运的成分。一考定终生,必然强不合理为合理。现在的高考,工程太大。其实,题量大可不必那么大,分值也无须由弄到120分、150分、300分。我看过上个世纪20年代北大招生的一份语文试卷,只有区区三题,解释四个成语,翻译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一篇作文。可那时北大录取的学生,不见得素质就比今天的差。这样一改,公平还在,压力轻了,增加一点麻烦,肯定值!

  二是允许一个考生同时被几个学校录取,尊重考生的选择权利。这虽会给招生带来一些麻烦,但与高分考生的落榜相比,投入成本的大小与社会效果的好坏,都不可等量齐观。再说,在今天微机联网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即时发现重复录取,还可以通过现代的通讯手段,将第一、第二志愿全部落选的消息及时通知考生学校,由学校组织这些学生在录取未满的学校中第二次补填志愿;甚至学校因考生不来报名而出现学额空缺,开学之后也可以在落榜生补充录取。招生部门以人为本,就应体现为以考生为本。现在呢?命题怎么方便一点,改卷怎么方便一点,调档、录取怎么方便一点,都考虑到了。但是,学生十几年寒窗,考分上了线,甚至于得了高分,还得在黑摸黑的志愿填报中遭遇落榜风险,偏这最该考虑的事,多年不曾有人考虑到,反而以制度安排视之为在所难免。其实,非不能也,实为不为也。

  三是允许考生获得入学资格后保留学籍,譬如在五年内可以机动选择就读的时间;只要能在规定的譬如入学后的八年内修完学业,也可以机动地休学。这对学校来说,虽不免增添麻烦,但只要经过学生申请、学校批准的程序,也并非绝对不可行。有了这样的政策,就为许多贫困学子开辟了一条自立自强的求学之路。无论是否有一条绿色的入学通道,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不会再成为贫困家庭的催泪单、索命符。学生完全可以先打工,攒够了钱再读书,钱不够了再打工,大学可以读得踏实,读得坦然,不用看谁的脸色,不必吃谁的剩饭,也不会惹出欠债不还被人公示的尴尬。大学若讲以人为本,就不会无视这样的益处,而只图自己管理的方便。

  我说的三条路,是否可行,尚可研究;但高考招生必须走出困局,这应该是无须研究的。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高考招生都处于不能不改的境地。等到9月一开学,曾经涌动过的全部波澜都会归于平静。再到明年此时,骂过的重骂,议过的重议,平静了的水面不免再次涌动波澜,直到再一个9月的到来……这样的困局,总该有个走出的时候!

稿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