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活中需要怎样的感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6日04:08 中国青年报

  陆小娅

  看到过两张计算机软件绘制的心率图,一张的曲线忽高忽低,变化非常混乱,另一张的曲线却像波浪一样有规律地起伏,显得优美、和谐。据说,前者是计算机在人焦虑、愤怒状态下实时绘制的,后者则是人在愉悦、感激的状态下绘制的。

  可见,感激不仅仅可以使他人感受到温暖,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使社会更加和谐,对我们自身的健康也有益。

  也许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感激”之情在增进人的关系上有着特别的作用,我们人类才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懂得“感激”和“感恩”,已经成为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所以人们总是通过教育和文化,来让后代将此传承。

  不过,在人们的辞典中,“感恩”也有不同的含义;在社会的发展中,“感恩”也应该有新的定义。

  这么说,是因为我在心理辅导中见过这样一些父母:

  小A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他的妈妈痛心疾首,她说:“为了让他从小就受更好的教育,我花了很多钱,我送他学英语,我陪他学琴,带他学游泳,我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给他做饭……”在她的期待中,儿子只有拿出优异成绩,才算懂得报答父母。

  小B找了一个男朋友,却不符合爸爸的心意,因为爸爸认为男友会拖小B出国留学的后腿,而这是他早就为女儿设计好了的人生道路。当女儿拒绝与男友分手时,他骂女儿“白白把你养这么大,一点不知道感恩”。

  小C的父母给她立了很多规矩,比如在家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和父母顶嘴,一旦她敢“越雷池一步”,妈妈就开始叨唠:“我们生你养你容易嘛,你还敢顶嘴!”

  在这里,成人本位的“感恩”已经变成了颇具杀伤力的武器,它制造内疚,实施控制,压抑个性,阻碍成长。

  不幸的是,在我们的文化中,这样的“感恩教育”还随处可见。它出自于父母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它的标准是父母是否满意而不是孩子的感受,它尊重父母的权威而蔑视孩子的尊严,它以“我生了你,养了你,你理所当然要报答我”为逻辑,推卸掉父母应该负起的责任。

  这样的“感恩”要求是病态的,也是可怕的。

  心态健康的父母也会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他们知道那是孩子生命中的珍宝,会为孩子的未来增加许多的快乐、幸福与意义,也会让孩子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和谐。不过,他们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办法不是说教,不是抱怨,更不是指责,而是自己不以回报为目的、不以某些条件为前提的爱。

  这样的爱,是给孩子的,也是给父母的,还可以给朋友,甚至给周围的许多人。他们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让孩子在感受到爱时也学会给予爱。当“爱”可以传递的时候,“感激”也就在其中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