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灾难之年的奇迹(精品书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6日05:38 环球时报

  

灾难之年的奇迹(精品书斋)
《奇迹之年》1665年到1666年,英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1665年春夏之交的“大瘟疫”,一件是“伦敦大火”。

  德比郡一个名为伊姆的村子受瘟疫影响甚重。瘟疫发生时,伊姆村有350名村民,村里最有影响力的人是教区长威廉·蒙佩松。1665年夏,村里的裁缝从伦敦供货商那里收到一个包裹,包裹里藏有导致瘟疫的虱子。裁缝一个星期后就染疫死了。到当年9月底,另有5名

村民死于瘟疫。10月,这个数字增加到了23名。有些村民建议弃乡逃到附近的谢费德镇。蒙佩松劝说他们别去,免得瘟疫传播加剧。伊姆村决定自我隔离,尽管这样做会有更多的人死去。隔离期间的食品由外村人供给。人们把东西放在教区界石旁,村里的人把用醋水消毒过的硬币留下付账。伊姆人因此不曾饿死。供应食品的人也始终没有和疫区的人接触。1666年11月,瘟疫的肆虐结束。350名村民里有260人死亡。伊姆人的自我牺牲使成千上万的英国北方人免于瘟疫之灾。蒙佩松和他的女佣躲过了这一劫难。

  这就是杰拉尔丁·布鲁克斯的小说《奇迹之年》的历史背景。我觉得一个熟悉英国史的人如果硬要充当专家给读者“导读”,那么提供这样一份背景也就足够了,因为我主张小说你就当作小说来读,不要像作者准备素材那样对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我想布鲁克斯并不打算把读者当英国历史知识扫盲对象。一个作家对一个时期一种社会现象感兴趣,多半是因为这一时期或现象里的人类的某种情感触动了他(她)。我想,布鲁克斯选择历史事件作创作素材很可能是某种感动使然。2006年,她的另一本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马奇》获“普利策奖”,我想得奖理由也要从这方面去找。

  向别人推荐一本书,总要告诉别人写这本书的人的一些情况。我所了解的情况如下:杰拉尔丁·布鲁克斯是个女作家,生于1955年,目前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她的最高学历是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的,此后服务于英美多家媒体。她是中东的战地记者,也因此出名,是半路出家的小说家。她研究过伊斯兰妇女问题,有专著涉及伊斯兰女性的隐秘世界。《奇迹之年》似乎是她的第一部小说。

  读者诸君一定以为我下面会援引欧美报纸杂志好评如潮的文字。错!我最不主张读者依赖评论家的话来选择阅读什么书。惯用畅销书榜形容词的评论家是把读者当白痴的人。文化历史背景以外,读者不需要什么人来告诉你怎样阅读《奇迹之年》。因为这本书平易近人得可爱,很容易进入阅读状态。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作家的文字魅力是需要掌握作家创作语言的读者来品味的。

  文学翻译的作用之一是让读者对另一种文化产生探索的兴趣。我自己就是看了《奇迹之年》后想去重读一下英国的那段历史。你也大可以带着消夏的心情去读《奇迹之年》,这就是我——一个老读者能跟你说的全部。其实你连这些都可以不听不看,照样读你的《奇迹之年》。▲

潘小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