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没有流动就显不出专业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6日06:00 光明网
白烁(北京学者)

  如果人才不流动,就体现不出专业价值,也提升不了对专业人士的尊重。好比精致物品,不拿到市场出售就不知道值多少钱,越紧俏说明受人看重的程度越高。

  目前我国人才流动的状况如何,专业价值被社会认同的程度如何,最近两年民航飞行员的“辞职风波”就是很好的镜子。先有西南航空公司的辞职索赔案,后又东方航空公司

的辞职绝食事件,最新的是国际航空公司的辞职赔偿仲裁案。(《北京青年报》7月8日)

  从这些事件中我们看到,某些企业死死捆绑着职员的自由流动,无固定期限甚至长达99年的合同期限等于终身契约;企业对专业人士的看法还停留在“螺丝钉”水平,一旦有流动信号立即停飞,先把饭碗给抢过来让你尝点闲置于库房的滋味;飞行员地位仍与简单劳工如出租车司机对等,靠计件工资“小时费”来维生,专业认同和尊重从何而来?有经济学家说,计件工资制只能适用于不动脑筋只重体力的简单劳动上,比如擦皮鞋、包装工等,中国随处可见的计件工资制实际上反映了对专业人士的蔑视。

  飞行员显然是稀有专业人才,偌大的中国,飞行员不过12000人左右,民航得靠他们赚钱,公司应该视他们为宝,在待遇和保健上充分体现对专业人员的尊重。可是,我们的飞行员仍在拿计件工资,得拚上老命去挣“小时费”,难怪他们想挪窝。如果不是高额赔偿拴着手脚,更多的人可能都想流动一下。

  除了流动性强、民营企业势力大、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外,一些科教文卫单位存在对专业人士不怎么尊重的情况,分配制度方面一些不合理环节,引导人们去谋求官职而不是精研专业。最近媒体在热烈讨论如何建一流大学,我看最重要的不是生源,不是地理环境,而是看大学是否有催生和吸引一流思想家、科学家的自由环境和分配制度。可是中国的教育形状似乎还没超越“官本位”之俗。

  刺激人们向专业看齐、把专业发展作为一生追求,除了改变观念、改革分配制度外,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流动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因为让人流动而把过去的劳动作废。在欧美国家,养老金、工龄、专业经验都是跟着个人走,不会因为流动就前功尽弃;即便得到终身工作要想离开,提前1到2个月给单位打招呼就行;对于接受过公司花钱培训的人,在服务一定期限(5年恐怕是较长期限)后也可流动,不可能让你“从一而终”。

  流动带出的是活力,也带出对专业才干的尊重。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是通过跳槽来更快地增加收入,不会等着年功累计来攀升,因为单靠年功累计,收入涨幅不大,人与人很平均,不能充分体现专业的价值。流动成为家常便饭后,企事业单位要留住和吸引高水平人才就得支付较高年薪,甚至高于管理人员。而干“老本行”往往比从事管理更有安全感,因为西方企事业单位裁员时中层管理人员首当其冲。这样,专业人士的价值得以体现。

  对于飞行员辞职,民航企业索取一定的赔偿不是没有根据,不管合同多么不合理也应执行,要不然法律就无法执行了。但是,民航企业的相关制度是不是也太苛刻了?且不说99年服务期的荒谬(如果按20岁参加工作计算,飞行员必须活到119岁才满服务期,否则就是违法,那很多人可能在死后还在欠债),单从收回培训工资、机长奖励基金、住房补贴等来看,企业主也显得不讲道理。没有飞行员,公司效益从何而来?

  民航企业的做法,反映了对专业价值和专业人员的轻视。这也不单是民航系统存在的问题,整个社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值得我们一道反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