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6日09:08 法制日报

  建设新农村

  本报记者 袁成本

  “争取人人过得好,确保人人过得去”,这是山东省东营市市委书记石军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要想“过得好”,主要得依靠个人的努力;而“过得去”,相当程度上是政府的

责任。

  石军经常重复的另一句“名言”是:“用国内外老板的钱,干发展的大事;用财政的钱,解决老百姓的难事”。近5年来,东营市将65个亿向几千个村庄撒了“芝麻盐”,其中三十多亿是市、县两级的财政拨款,群众出行、饮水、住房、医疗等等一系列“难事”,得到了解决或缓解,仅是改造或硬化的村路,就接近四千公里,2.4万户农民在政府的扶持下用上了沼气。

  农村社保心系扶贫

  当石军担任东营市市长的时候,曾带队到最贫穷的小麻湾村调研,此行给他带来了震撼———村里乡亲喝的竟然是村边池塘“与畜共饮”的混水;而如果遇到旱年,连喝这种绿水、混水也相当困难。

  在东营市九十多万农民中,这样的村民有23万!石军动情地说,对农村、对农民,我们既欠债又欠情,要带着深厚感情来偿还,要建立一套制度,让农民兄弟也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之后,东营市实行大规模扶贫行动。全市最穷的33个村,分别“承包”给市里几大班子的领导,石军“包”的,就是全市第一穷的小麻湾村。在扶贫行动中,东营市连续派出13批、12000名干部驻村定点。

  1997年,东营市开始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时的标准是,每人每年补助120元钱、补齐500斤粮食。之后,低保标准一年一调,今年已提高到1300元。在全市九十多万农村人口中,吃低保的有两万一千多人。

  东营的农村社保体系,远不只低保。

  因病返贫是农民的心头大患。在全市一万五千多个贫困户中,4成以上是因病致贫,许多农民生病后不敢就诊。该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起步于1997年,到目前已覆盖了96.8%的农户。由于医疗费用涨势迅猛,合作医疗报销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于是,东营市在实行家庭账户和大病统筹的同时,又从财政拿钱设立了大额医疗费救助基金。农民在参加合作医疗后,当年医药费超过3万元时,就可以按比例享受救助。

  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契机,从2003年开始,东营市启动“农民健康”工程,以财政资金为主,当年投入七千多万元,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规范的计划免疫门诊和妇产科,为33个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新建了200处农村社区卫生站。

  东营的农村社保,特别注重向老年人倾斜。市里安排专项资金,对75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救助。救助金的数额连年增加,去年已达到360元。按规划,再过几年,救助范围扩大到70岁以上老人,每人年达千元以上。在东营市“五保户救助”的10项内容中,有3项专门针对农村老年人,另有3项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农村老年人。几年来,对“五保户”的供养标准不断增加,并全部由乡以上财政保障。2004年,“五保户”的供养标准是每人每年2200元,2005年则提高至2500元,而今年又提高到2800元。在经济情况好些的垦利县胜坨镇,供养标准更是达到4500元。

  安居工程阳光运作

  东营市一直注重农村民主建设,“村民公决”、“阳光工程”、“三监管”等等,在这里实施得有声有色;而农村的民主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农村安居工程的运作,就是一个缩影。

  这些年,大部分勤劳致富的农民搬进了新瓦房甚至楼房,但极少数贫困户还住着危房。经摸底发现,这样的危房户全市共有三千四百多。由此,东营市推出了农村安居工程———由政府投资盖房,给危房户免费居住。房屋的所有权仍归政府,如安居户经济情况好转、有能力自己解决住房问题,房子还要腾出来,周转给更困难的群众。

  自2004年以来,东营市两年建设安居房两千多套,另有千余套今年将交付使用。安居房面积为50平方米,外加一个小院,每套投资2.2万元。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运输费用加大,需要乡镇再配套几千元。

  垦利县黄河口镇,两年分得安居房指标74个。指标一到,第一步就是由村民代表与村干部一起评议,“倒排”困难户。名单排出之后,须在村里张榜公示5天;其他村民,既可以与其“攀比”,也可以替别人“抱不平”。任何意见、建议,都可以向村里、镇上反映,也可以向县里投诉。公示通过之后,分管的镇干部还要实地察看危房,并与村干部或村民代表一起给“旧居”拍照,送县里存档。

  2005年,垦利县给西宗乡西宗村分配了两个“安居”指标,经过“法定”程序后,倒排出两个困难户,并于5月初在村里公示。这时,有人向乡里反映:一位叫刘俊民的村民,比其中的一户更符合安居条件。乡上的分管干部到实地察看后发现,两家的房子破烂程度难分仲伯,但刘家生活确实更艰难些。刘俊民五十多岁,智力不济,独身一人守着八十岁的老母亲过活。按垦利县的规矩,在公示中出现不同意见,要进行村民公决。最后的结果是,刘俊民“胜出”,当年搬进崭新的安居房。

  在垦利县、在东营市,类似这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如救助、救济、大额医药费补偿等等,都要实行“阳光操作”,循规蹈矩,随意不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